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1月28日報道:擁有6000余名員工,在業界享有“價格殺手”盛譽的深圳市東道物流有限公司(簡稱DDS)轟然倒下之后,北京民營快遞企業也感到陣陣寒意,有分析認為今年將會有超10%的北京民營快遞公司面臨兼并與重組。
“目前北京有大大小小200家以上的民營快遞企業,它們總計雇傭了30000名以上的員工,并且正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擴張。”中國快遞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說道?!霸谶@其中,有不少公司是不成規模的,它們可能只有十幾名員工,為很小的一群人或特定的幾家公司服務?!?/p>
徐勇指出:“由于金融危機的后續影響,以及不明朗的政策前景,將會使很多實力較弱的民營快遞企業淘汰出局。這種現象將從今年開始顯現?!?/p>
中國物流采購聯合會副會長崔忠付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金融危機使得個人和公司都削減了郵件遞送,因而快遞業存在著需求萎縮,價格下降和成本上升的影響?!?/p>
陳華是在北京CBD工作的白領,他認為北京快遞的價格的確是下降了,盡管在去年四季度,一些大型快遞公司停止了價格廝殺,轉向用高質量的服務吸引顧客?!白畹偷囊患铱爝f公司只要我付3元錢寄送一個快件。”陳華說道。
致使北京快遞企業加速整合的另一個原因便是郵政專營條例。這項有望在今年最終敲定的法規,很可能要求“同城快遞50克以下、異地快遞100克以下由郵政專營”。
“如果這項規定生效,申通將會丟失30%以上的現有市場,這相當于每年少了1億個包裹。”申通快遞董事長陳德軍說道。
申通快遞目前在國內擁有3000個分公司,50000余名員工。在2009年,全中國遞送的21億包裹中,有將近4億的包裹是由申通快遞投送的。
“對于北京市場上更小的一些公司,它們更依賴于這些商業信件業務,因而較難幸免于難。”徐勇說道,“但顯然,它們不會甘于單純破產,而是選擇以出售資產,與大公司合并的方式退出市場。”
激烈的市場競爭已經使得某些小公司丟掉市場業務。當當網全國倉儲副總裁姜勝青說道,去年當當網停止了與三家北京快遞公司的合作?!耙驗榭蛻舨粷M意這些公司的服務?!苯獎偾嘟忉尩?,“我們很少選擇郵政的服務,大致有90%以上的包裹都是民營快遞公司投遞的。在北京,就有十幾家快遞公司與我們合作?!?/p>
在競爭加速的市場上,大型民營快遞公司依舊雄心勃勃。
申通快遞董事長陳德軍說:“北京市場對我們很重要。我們不僅要堅守市場,更要不斷擴張。今年10月,一個占地40畝的貨物轉運中心將在臨近首都國際機場的地方建成。我們還在不斷吸納新員工加入申通,像倒閉的DDS,對于里面的優秀人才,我們已經向他們伸出橄欖枝?!?/p>
韓力(化名)是北京長宇快遞的一名員工。每天在第一線爭搶客戶,他直接感受到競爭的殘酷?!?008年我剛進入公司時,每天可以取到接近100個包裹,但是現在,頂多50、60個就不錯了。”
“他們人手更多,他們到得更早,他們不怕等的時間更長。”韓力說道,有時候他去老客戶那兒取包裹時,會發現來自申通、中通、圓通或者順豐的快遞人員早早守候,與他爭奪市場。
“每天與強手競爭,拼得頭破血流,我真的開始有些厭倦了?!边@位21歲的小伙子嘆氣道。
英文原文請見:
http://m.orobotics.cn/cndy/2010-01/28/content_9388378.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中國日報記者 沈靜霆 編輯 裴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