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2月23日社論文章:在美國政府的不倦努力下,谷歌上月遭黑客襲擊一事變得越來越撲朔迷離。部分美國政客費盡心思要證明中國政府是那次黑客襲擊的幕后指使。
縱觀這場谷歌遭襲鬧劇,仿佛閱讀丹·布朗的《數字城堡》。這本書成功地描繪了政府如何建立起一個天衣無縫的數字信息監控體系,置公民自由與公共倫理于不顧。美國政府利用谷歌事件將矛頭直指中國,賺足了受眾的眼球,但卻未能提供任何能支撐這種指責的確鑿證據。為了證明黑客元兇來自兩所中國學校,美國分析人士昨日在《金融時報》上聲稱他們已經確定了程序代碼的編寫者。據該報報道,這一結論是在美國跟蹤了兩所中國學校校內計算機上的間諜軟件的使用情況后得出的。但這種一廂情愿的證據與模棱兩可的推理根本經不起哪怕是最簡單的推敲。
無需信息技術專家,普通電腦用戶大都知道,每天發生在世界各地計算機和網絡上的黑客襲擊難以計數,而且技術門檻的降低使黑客可以輕而易舉地對計算機實現遠程控制,并對既定目標發動襲擊。因此,要在短時間內查實黑客身份談何容易?
美國政府對中國的抗議和兩所學校上周六的回應置若罔聞,一意孤行地將其蹩腳的論證和羸弱的結論拔高到國家政治層面。這種極富偏見的頑固的態度只能讓人懷疑美國政府插手此事的真實意圖并非是要查清真兇,凈化網絡世界,而是將谷歌事件政治化。若果真如此,本已不平靜的中美關系將就此跌入低谷。
一味發起無端指責無益于建立雙邊互信,有損于兩國根本利益。美國應當懸崖勒馬,開誠布公地與中國合作,將真兇繩之以法。與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保持穩定友好的雙邊關系不僅符合中美兩國利益,更有利于世界的繁榮與發展。華盛頓需要在一家公司與一個國家之間做出權衡,如何能夠策略地化解矛盾,解決問題才是對美國政府政治智慧的真正考驗。
英文原文請見:
http://m.orobotics.cn/cndy/2010-02/23/content_9486459.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中國日報評論員 王慧 編輯 裴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