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2月27日社論:在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總經理張宇看來,中美兩國軟實力上存在巨大差距,這從電影《阿凡達》上可見一斑,這部美國影片橫掃中國電影市場,但沒有哪部中國電影能在國內外達到同樣的影響力。
他表示,中國過去三十年實現了經濟奇跡,但在文化層面上我們仍然遠遠落后。不過他認為,中國現在正在文化影響力上奮起直追,他所屬的公司現在發展速度空前迅猛。
在中國文藝系統的改制過程中,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與許多其他藝術團體一樣,由公共藝術團體轉型成為企業。據張介紹,2004年改制以來,該公司總資產增長了2.5倍。
上月,該公司從中國工商銀行獲得上限為10億人民幣的貸款,該筆資金將用于推動公司海外市場的運作、建立全國售票系統以及演出場地網絡。
他認為,這在改制之前是無法想象的,而現在發展機遇非常的大。“我們的目標是成為國際藝術娛樂巨頭,像迪士尼或時代華納那樣。”
2005年以來,該公司與上海文廣集團聯合出品的大型多媒體舞臺劇《時空之旅》已吸引多達170萬觀眾。張希望能讓這臺戲走出國門,擁有與《媽媽咪呀》比肩的影響力。
不過,在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驥才看來,商業化對于中國文化影響力的擴張并不全是好處。他說,“中國文藝作品的定價有了顯著提高,但我們仍然沒有看到大師級作品出現。中國影片已經在票房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在專業水準、藝術水準上任重而道遠。”“文化事業不只是掙錢。國家需要將其提升到戰略高度上來規劃。”
馮認為,有些文化藝術形式不宜通過商業手段傳播,需要政府部門、文物保護機構的支持。他成立了“馮驥才民間文化基金會”,致力于傳統文化的保護。但除去馮拍賣個人畫作的收入,該基金會目前收到的公共捐贈并不多。
“文化的建設需要每個人的關心和支持。現在的中國社會猶如暴發戶,文化領域大多數人都想著法子賺錢。”比如,中國各地都有地方政府熱衷于“申遺”,但“申遺”成功之后往往會出現過度開發、妨害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狀況。
馮作為全國政協常委,將在兩會期間向政協提交一份提案,提出要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二次評估機制,并嚴懲過度開發的惡性行為。他認為,中國的發展不能撇下文化方面,希望國家能制定長遠戰略、帶動中國文化產業的升級。(中國日報 穆謙 編譯 張隕璧 編輯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