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英文《中國日報》3月19日報道:由二十五個國家組成的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LACC)1月23日成立。這是拉美及加勒比國家疏遠美國的重要一步。這一新成立的地區組織將美國和加拿大排除在外,可以說組織內部都是“一家人”。
美國在這一地區影響力的下降與中國影響力的上升形成鮮明對比。中國是拉美值得信賴的合作伙伴。正如巴西前總理迪爾塞烏(José Dirceu)所言,中國將成為拉美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拉美領導人已經受夠了美國居高臨下的帝國主義行徑。這種抵觸情緒在1990年代制定“華盛頓共識”時愈加強烈。“華盛頓共識”其實是為美國本國利益服務的,在拉美國家并沒有發揮什么效用。 就在“華盛頓共識”壽終正寢的時候,“北京共識”緊緊抓住了拉美地區國家迫切尋求發展伙伴的需要。中國以一種謙遜、務實而值得信賴的姿態展現在拉美國家面前。
幾年時間內,中國便與33個拉美國家中的23國建立了密切的外交和經貿關系,受到該地區的廣泛歡迎。根據美國皮尤全球民意調查項目(US Pew Global Attitudes Project)顯示的結果,中國在拉美民眾心目中擁有十分積極的形象。
中國的外交模式也獲得了該地區國家的認可。中國外交主打“發展”牌,強調軟實力、不干涉主義和多極化。這與美國強加給拉美的美式外交相去甚遠。美國人看重的是軍事干預、單極化和政治干涉。
中國在經濟領域也會讓拉美國家收益。中國已經與該地區建立起真正的合作伙伴關系。這與美國對拉美的態度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歷史上,美國從來都是將拉美放在附屬地位上。拉美被稱為美國的“后院”。但與中國打交道截然不同,互補和合作成為主題。拉美的自然資源在中國找到了廣闊的市場。這一地區目前最重要的資源是石油、天然氣等,正是中國經濟發展迫切需要的。而中國對拉美商品的興趣也逐漸轉變為拉美的財富來源。中國在這一地區的巨額投資便是最直接的證明。在過去兩年內,拉美占據了中國500億美元海外投資的半壁江山。
此外,中國還可以為拉美提供發展迫切需要的貸款。這一點在全球經濟危機肆虐的今天顯得尤為重要。中國為幾個經濟增長乏力、物價下滑及借貸受限的拉美國家提供了大量的發展貸款援助。這樣的例子有很多,中國向委內瑞拉貸款17億美元,在厄瓜多爾投資10億美元建立水電站,在巴西向巴西國家石油公司投資100億美元。這些貸款本身表明了中國致力于發展與拉美國家長期友好合作關系的誠意。
中國看準了長期投資和貿易這兩大陣地,采取了一系列正確的舉措。例如,中國對拉美石油工業的投資從委內瑞拉逐步擴展到巴西,后來有觸及玻利維亞、巴拉圭、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和阿根廷,投資領域也擴大到了天然氣行業。
就貿易和合作而言,巴西和阿根廷是兩個成功的范例。中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為巴西最大貿易伙伴。作為該地區的另一大國,阿根廷已經從中國的貸款中獲益匪淺,這些資金將幫助阿根廷償付進口欠款。
中國倡導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和共同發展原則亦對拉美國家有益。中國對拉美及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技術轉讓和整合發展模式證明中國主張的合作和發展是實實在在的。從訓練委內瑞拉的石油技術工人到培訓古巴的電力技師,中國其實在幫助拉美國家提升其在關鍵領域內技術、管理水平,尤其是能源開發與利用行業。
中國的合作與發展模式對拉美國家很新鮮。這些國家受美國模式影響多年。美國模式極富侵略性,來到拉美,拿走資源,轉身就走。相比之下,中國人卻留了下來,并且與當地私營及國有企業合作,促進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技術水平。
中國模式的根本在于,中國人在與拉美合作中并不尋求短期快速見效,而是強調建立堅實的技術基礎,為經濟發展提供有力保障。這才是真正的長期合作應有的誠意。拉美國家領導人也最看重這一點,希望中國能夠與拉美共同促進該地區經濟和財富的長期穩定增長。
英文原文請見:
http://m.orobotics.cn/cndy/2010-03/19/content_9611724.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作者為澳大利亞悉尼大學教員、記者 安東尼奧·卡斯蒂洛Antonio Castillo 編譯 張旺斌 編輯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