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4月1日報道:據《中國日報》聯合搜狐康頻道上周所作的網上調查顯示,近84%的受訪者表示反對政府松動外籍艾滋感染者入境的禁令。
在這近3500名投了反對票的網民中,有3200多名擔心外國感染者可能會加速艾滋病在中國的蔓延,占75%。另有近18%持反對意見的網民認為,一旦禁令全面取消,國外感染者在華可能會加重中國的醫療救治方面的經濟負擔,占用國人的醫療資源。
網友xuuuiso在跟帖中說,中國人崇洋媚外的思想很嚴重,外國艾滋病患者到中國發生性行為的可能性比中國人要高得多,也容易得多。中國在解開限制的同時也必須加強這方面的教育。
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資深艾滋病問題專家景軍對此并不認同。
“公眾的意見并不一定是正確的。誤解來自于無知。”他表示說。
根據衛生部對艾滋病在中國大陸疫情的估計報告,中國現有艾滋病感染者74萬,分布在全國的每個省份。
“在這種情況下,禁止外國感染者在整體疫情的防控上毫無益處,并且也是對他們的歧視,” 景軍介紹說。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及《實施細則》于1989年經國務院批準,其明確了衛生檢疫機關負責阻止患有艾滋病的外國人入境。
最初我們認為艾滋病就是老外的病,中國還是凈土一片,守好國門就好了,北京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賀雄解釋說。
“隨著我們對艾滋病的認識的不斷深化,特別是它有限的傳播方式,這個20年前的禁令在今天顯得很沒有必要,并且充滿了歧視的意味。”賀表示。
他還說只要大眾從自身做起,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就會遠離艾滋病。
北京的艾滋病感染者團體"愛之方舟"的負責人孟林說,1990年,在感染艾滋病后,他開始注意到國內這些帶有歧視性的法律。對這種歧視的感同身受,也讓他認為,我國需要修改這些法律。
而隨著一些國際防艾機構進入中國,矛盾更加凸顯——由于一些國際防艾組織成員本身就是艾滋病感染者,限制他們入境的法律,甚至開始成為阻礙防艾工作的羈絆。
相關政府部門對于這些來自民間和學界的呼聲也有所反應。
07年底,衛生部發布消息,我國正在著手修改限制艾滋病感染者入境的相關法律。取消這一過時的禁令。
2004年傳染病防治法做出修改,確定了"不得歧視傳染病患者"的原則。2006年通過的《艾滋病防護條例》更是明確:“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歧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屬。”
“禁止外國感染者入境的規定,是對艾滋病人的歧視,客觀上違反了這些法律的精神,”景軍說。
賀雄還補充道,法律的修訂需要時間和更多的呼吁。但在現實操作中,禁令的實施已有松動的跡象。
08年的北京奧運會期間,政府就特事特辦,允許艾滋病患者進入中國,參與這項國際賽事。
對于即將開始的上海世博會,專家們估計,政府會延續這種方式,對有意愿來參觀世博的外國游客不會因其罹患艾滋病而限制入境。
英文原文請見:
http://m.orobotics.cn/cndy/2010-04/01/content_9671854.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中國日報記者 單娟 編輯 裴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