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4月23日報道:88歲的余彭年4月22日在上海宣布將其名下剩余的所有資產,共計32億元,全部放入“余彭年慈善基金會”。該基金會目前總價值已達82億元。至此,余成為中國大陸第一個建立超10億美金民間慈善基金會的慈善家,其5年累計捐贈額共達62億元,第五次蟬聯由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10胡潤慈善榜》榜單上中國最慷慨的慈善家。
“這是我最后一次捐贈。‘余彭年慈善基金會’全部委托香港匯豐銀行托管、監管。所有這些財產不會再用于投資,不繼承、不變賣,只有一個用途就是慈善。”今年已經88歲高齡的余彭年說起自己的驚人之舉,語調還是一如既往地平靜。
“余彭年慈善基金會”是在香港注冊的,指定救助范圍包括健康、教育和救災三方面。2003年以來,“彭年光明行動”在全國18個省累計做了十五多萬例白內障手術。
余彭年的資產不到100億元,用他自己的話來說,香港、國內有許多富豪,他們起碼有幾百個億、幾千個億,自己與他們相比,等于“九牛一毛”(余以財富25億元位列《2009胡潤百富榜》第432位)。但有一點,他與他們做好事的觀點不同,不多留錢給后輩。
他說:“兒子如果有辦法,他比我做得更好,兒子如果不如我,他們每天花天酒地,甚至于黃賭毒都有,這樣反而害了他。如果有錢人認為我的觀點是正確的,我希望大家能積極參加多做好事,而且能比我做得更好,這是我的希望,如能做到這樣,我感到高興。”
余將自己做慈善的初衷歸結于他的成長經歷。他出身于湖南藍田鎮,40年代中期孤身一人來到上海,做過腳力,拉過黃包車,擺過地攤。1958年從上海去香港,兩手空空打天下。經商50年,主要從事地產建筑、酒店業,最終從勤雜工成為五星級酒店董事長和著名慈善家。痛苦的生活經歷使得余對于窮人的痛楚有著切身的體會和深切的同情。
他資助白內障病人做手術,也是因為自己曾經患過這個病,深知失去光明的痛苦。
已經年近90歲的余彭年,如今仍然每天堅持工作,并把2/3以上的時間用于安排慈善工作并思考如何更好地幫助窮人。
另據他的私人助理彭志兵介紹,余老生活相當簡樸,吃飯向來以清淡為主,衣服也很少,“而是愿意來拿出更多的錢來幫助那些真正有需要的人。”
他這些年甚至親自到中西部省份去給窮人發放紅包,500元到1000元不等。“只有親眼看到他們把錢放進口袋了,我才能安心。”余說道。
他對中國內地慈善行為的規范性還存在疑慮。早在80年代中期,余贈送給家鄉湖南省用于醫院救護的10輛三菱車,后來被發現改裝成了當地領導的公務車,這令一心想幫助困難人群的余彭年大為失望。自此,他決心要加強管理,決不讓慈善的錢用于別處。
“做好事比做生意要難,自古有言,善門難開,好事難做,如果要做到真正貧困人得到好處,就更加難了。因此,我本人克服一切困難,不怕辛苦,親力親為,每一筆錢我要親自做到,親自看到,我才放心。我這樣做不是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能使貧困人得到實惠,這是我多年來的目的和心愿。”
英文原文請見:
http://m.orobotics.cn/cndy/2010-04/23/content_9764763.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中國日報記者 錢雁峰 編輯 裴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