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4月29日發表專欄文章:五年前,我們全家到古都西安旅游,目睹了令人嘆為觀止的兵馬俑,參觀了陜西省博物館以及皇陵、廟宇等等。環繞西安古城的城墻仍然完好,我們甚至還租了自行車在城墻上暢游了一番。
就在那時,西安已經是新建筑遍地開花了。到處都是建筑機械,整座城市都在為增加住房而奮斗,當然也還有為當地居民、為大批游客修建的文化設施。
上周日,我又來到西安出差。讓我驚訝不已的是那些高聳的住宅樓,由噴泉、流水以及古樸唐朝風格建筑裝飾起來的曲江公園,還有一個嶄新的城市文化中心,在那里西安市民享受著最好的音樂和藝術,觀看3D大片,還可以聚餐,購物。
盡管如此,眾多的建筑機械仍然到處點綴著城市風景。無需大驚小怪,西安市委宣傳部長王軍告訴我,市政府的新目標是把西安建成一流的國際大都市。
這話我好像在哪兒聽過?自打去年12月起,“國際大都市”這個詞就在北京電視臺的節目里反復重復。建設“國際大都市”也是北京市政府目前推崇的近期的發展計劃。
北京已經是個大都市了。差不多所有關于世界大城市的排位,北京都榜上有名,評比的指標包括政治影響力,經濟能力、文化影響,另外還有適于居住程度和創造力等等許多其它的指標。
最早提出關于大都市定義、分類指標之一的是英國拉夫堡大學所屬的全球化與世界級城市研究小組與網絡。它每4年提出一個世界領先城市的名單,依據的是它稱作“高階生產者服務業”的系統分析得出的,比如會計、廣告、金融以及法律等指標。 在2008年排行榜上,北京名列第9,前8位的是紐約、倫敦、香港、巴黎、新加坡、悉尼、東京和上海。
美國雜志《外交政策》于2008年10月公布了一個相似的名單,那是專家根據“商業活力、人權重視程度、信息交流,文化經驗以及政治能力”等對世界頂尖城市分析做出的。北京位列第11名。在前五位的是紐約,倫敦,巴黎,東京和香港。
去年10月,在日本研究公布的一份名單上,北京掉到了第26位。日本的分析著重于6項指標:經濟、研發能力、文化相互影響、適宜居住性、環境以及親和力。
不管是哪家的排列,北京都位列其中,盡管在環境、研發能力等方面還落后于紐約和倫敦。
值得稱道的是,在成功舉辦2008年奧運會后,北京并未放慢前進步伐。相反,她已經充分認識到其欠缺,現在正瞄準建設國際城市的“高端形態”。這是市委書記劉淇號召市政府官員設立更高目標時說的。
不過,北京也為其實現現代化付出了代價。閃閃發光的摩天大廈從一定程度上掩蓋了紫禁城的輝煌,也擠走了很多老胡同??缭绞降陌l展,攤子鋪的太大,越來越多的車輛正威脅著城市的宜居性,市民們有理由擔心北京正在失去其文化和歷史的特征。
到目前為止,西安還保持著她古老的特征。城墻被保護起來,老城區部分也還保持著原樣。在一處回民居住的院子門口,我被那里的墻磚傳統雕刻深深吸引。我的同事告訴我說房子的主人為保留這民族藝術,保存這所老房子做付了巨大努力。
西安是獨一無二的。數不清的遺跡和古遺址都還留在那里,提醒著我們記住這座古都的輝煌。我希望城市不要為了加入全球大都市的名單而犧牲掉這些歷史文化財富。
英文原文請見:
http://m.orobotics.cn/cndy/2010-04/29/content_9788752.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中國日報專欄作者 黎星 編輯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