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5月13日言論版文章:美國財長蓋特納宣布推遲原定4月15號發表的,關于中國是否為匯率操縱國的主要貿易對象國際經濟與匯率政策情況報告以來,一些媒體紛紛猜測這是中美關系回暖的跡象,人民幣匯率之爭有可能和平解決。但是貨幣戰爭的作者宋鴻兵對此持不同觀點。在他看來,中美匯率之爭很難輕易達成和解。
2007年出版的暢銷書《貨幣戰爭》使宋鴻兵逐漸成為活躍在媒體上的經濟觀察者,他在書中斷言未來“不流血的貨幣戰爭”將取代軍事對抗,成為大國之間主要的博弈形式。在他看來,今年這場人民幣匯率之爭,正是大國之間貨幣戰爭的典型表現形式。
宋鴻兵認為人民幣匯率問題已經超出了經濟范疇成為一項政治議題。但是他并不同意將這一問題簡單地解釋為美國在為自己巨大的貿易逆差和高失業率尋找替罪羊。
2005到2008年,人民幣對美元升值達到21%,但是美國的貿易逆差仍然在持續擴大。美國的很多低附加值產業,比如紡織業,早已經永久外包到海外。即使中國減少這些領域對美國的出口,美國公司也不會選擇在本國繼續生產,因為美國國內的勞動力成本過于高昂。顯而易見的,人民幣升值并不能解決美國自身的問題,宋鴻兵說。
宋鴻兵認為人民幣被低估是美國為其真正意圖尋找的戰術性借口。對于許多經濟學家認為人民幣未被低估的分析,美國是一概無視的,換言之,它只是在為它的行動尋找理論支持。更有意思的是,即使在美國自己的理論體系之內,人民幣也并非全世界最被低估的貨幣。“但是美國單單‘挑中’了中國。”宋鴻兵說,“貨幣戰爭是大國之間的戰略博弈,這是不可避免的。”
在宋鴻兵眼中,“被低估的人民幣”只是美國與中國進行博弈的一顆“虛擬”籌碼,它真正的目的是使中國幫助其擺脫美國國內巨大的國債危機。考慮到巨大的財政赤字,到期債權(國債和兩房債券)及利息,今年美國政府的融資規模將達到3.5萬億之巨,到目前為止仍然有1.5萬億的融資缺口。“這才是美國攪動人民幣匯率在內的各種爭端的真正目的。”宋鴻兵說。
在之前接受某媒體采訪時,宋鴻兵直指美國才是最大的貨幣操縱國。他認為美國作為一個發行全球結算貨幣的國家,不該讓他國為自己的國內危機買單。“打個比方,美國就像在上游地區發大水,而在下游的其他國家則被迫抗洪救災。”宋鴻兵說,“下游國家包括中國,在貨幣問題上是完全被動的。”
宋鴻兵擔心不合時宜的人民幣升值有可能使中國重蹈日本的覆轍。劇烈升值可能使現有的人民幣購買力大幅縮水,國內資產價格暴漲。大量涉及信貸的領域受到的影響會更大,比如房地產領域。他擔心這將導致嚴重的經濟甚至社會問題。高房價已然成為民生關注的熱點,如果房價繼續被人民幣升值推高,將有可能引發嚴重的社會矛盾。
盡管理論上人民幣升值有助于減輕通貨膨脹,但這種福利是要通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才能兌現的。與之相對的,人民幣快速升值將可能引發熱錢大量套現,則會嚴重影響中國經濟的發展。
宋鴻兵批評了一些人片面談論升值好處,他認為升值可能帶來的好處無法償付它將對中國經濟造成的沖擊。但他也同樣不贊成某些盲目的愛國者不假思索地反對人民幣升值的做法。“大國博弈是復雜的,”他說,“應該把人民幣匯率問題納入國家戰略的高度來審視。”
宋鴻兵支持現階段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但同時認為在經濟完全復蘇后中國可以考慮逐步按照自己的計劃穩步升值,因為人民幣升值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前提。
英文原文請見:
http://m.orobotics.cn/opinion/2010-05/13/content_9843214.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中國日報記者 王漪清 編輯 裴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