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6月8日報道:根據國家“十一五”計劃,投資1.5億元人民幣的國家應急管理培訓基地有望于年內建成,并針對我國官員應急管理能力展開正式教學,日前中國日報記者在國家行政學院采訪時獲悉。
“教學大樓和學員樓都有望在年內完工,建成后,我們這個基地每年將有能力對至少2000名領導干部進行輪訓。培訓的對象包括中高級干部,基層干部,以及國企管理人員,” 國家應急管理培訓基地籌備工作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喬仁毅介紹說。
為了加強中國各層級官員應對包括自然災害,生產事故,公共衛生事件和群體性事件在內的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中國政府決定依托于國家行政學院(一所中國官員行政能力培訓的最高學府),籌建的一所中央層面的應急能力培訓機構。
同時,中央財政還撥款900萬元,建立一個中國突發事件案例庫。民政部、安全生產監督總局和衛生部正在合作負責該項目,喬主任透露。
這個案例庫所提供的素材、數據和分析,將被運用到突發事件模擬實驗室中,提供學員們模擬演練處理各種突發情況的機會。
事實上,應急基地是邊籌建,邊教學,從2008年以來,針對不同級別官員的應急管理培訓班已經辦過好幾期了,喬主任說。
今年5月,大約50名各省應急辦主任以及各省行政學院負責人來到北京,接受了長達24天的培訓。
李明是國家行政學院的學者,同時也是這項培訓的具體負責人。他向記者介紹了培訓的內容。
第一階段,官員們在北京接受了為期10天的課程培訓,該課程主要教授應急管理的各種理論知識,并且邀請各部委有經驗的突發事件處理參與者來分享經驗。
“比如,我們邀請了安監總局具體參與王家嶺礦難救援指揮調度的同志來講他的經驗,”李明說。
第二階段,所有的學員遠赴德國,在那里接受了14天的應急培訓,與國內不同,在德國的培訓以桌面推演和模擬演練為主。
“我們和德國有一個合作的應急培訓項目,學員們被分成小組在當地的仿真模擬實驗室中演戲突發事件處理 -- 有可能是一起火災,也可能是一場大型傳染病,”李明介紹說。
類似的培訓班已經在省部級領導和市級領導中開展過,喬主任說。
“桌面推演和模擬演練是目前國外比較流行的應急管理培訓模式。我們新的應急基地也會引進這種模式,”他說。
當然,中國仍然必須探索一條適合本身國情的培訓方法。不同于國外,中國的官員培訓往往在相同職級的官員中開展,比較難提供一個立體的團隊來演習處理突發事件。
根據國家行政學院在學員中的問卷調查,官員們最希望在培訓課程中得到兩樣東西 -- 應急管理的基本理論方法以及經歷過突發事件的同僚們的切身體會,尤其是后者。
“中國社會正處于轉型期,今天中國社會遇到的問題,很多發達國家已經經歷過了,他們的經驗可以對我們產生啟發,”李明說。他教授的“國外騷亂事件處理方式的啟示”,引用類似美國上世紀50年代毒牛奶事件的案例,來啟發當代的中國官員們。
“期望官員們通過一次培訓就大幅度地提升處理突發事件的水平可能不太現實,但是大部分學員反映培訓確實大大啟發了他們對這類事件的思考,”李明說。
英文原文請見:
http://m.orobotics.cn/china/2010-06/08/content_9946684.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中國日報記者 謝愚 編輯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