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6月10日報道:去年全球經濟衰退之時,中國政府實施了最有效的刺激方案。最近幾個月,在不過度破壞經濟增長的前提下,中國政府開始在控制通貨膨脹與減少資產泡沫之間尋求平衡。
國內的政策轉換與可感知的外部脆弱性,目前的這些氣候引起了投資者的諸多關注。摩根大通的年度中國會議上空前多的代表人數證明,中國的經濟發展從來沒有像現在引起更多的全球關注。
來自世界各地的投資者仍致力于了解,中國的發展可能如何影響他們的戰略。
最近的流動資產緊縮方案、對投機性房地產投資的限制和對歐洲債務危機的密切關注,這些都對中國的股市產生影響,降低了風險并偏向于一些防御性部門。
盡管有相當強勁的中期企業盈利前景,國內股市基準的滬深300股票指數本年度截至現在下降了22.9%,而香港的“H”股已經下跌12.8%。
之前這些部門(即房地產,建筑,材料和銀行市場)從2009年充足的流動資金中看到了巨大的利益,現在做了快速更正。這些名字現在的估值已經接近了歷史平均的最低值。
關于國內流動資金環境的不確定性依然存在。2009年鼓勵國家銀行發放大量貸款后,政府制定了2010年發放7.5萬億貸款的目標(去年的目標是9.6億元)。
同時,2010年更廣泛的貨幣供應量增長的官方目標為17%,相比較一月到四月平均每月23.9%的增幅,這一水平意味著明顯的減速。國內流動資金的減少意味著更少“剩余資金”進入資本市場的渠道。
2010年政府的目標是解決放貸的步驟,而不僅僅是控制信貸的增長量。2009年,新的貸款范圍嚴重偏向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信貸資金注入和刺激計劃實際資金部署之間的不匹配,導致了資本市場一定的投機行為。
監管機構已要求銀行2010年前兩個季度每季度發行30%的新貸款,后兩個季度每季度發行20%。事實上,放貸的速度已經超過了官方的指引方案。如果政策制定者立場堅定,中國的銀行可能被要求在未來幾個月削減貸款。
在認識到謹慎地使用廣泛的政策工具調節貨幣條件有缺陷之后,政府已經選擇從2008年后期利率不變。歐洲的主權債務危機的不確定性,可能促使政策制定者以減緩收縮步伐,拖延利率調整,并暫停激進行政管制辦法的推行。
雖然處于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中的國家(希臘,愛爾蘭,葡萄牙,西班牙和意大利)只占中國出口的3.5%,蔓延的危險不能被排除。如果影響這些經濟體的問題蔓延到歐洲的主要國家,由于外部需求脆弱,中國與出口相關的行業(包括消費產品和零部件生產)會受到不利的影響。整體而言2009年中國的出口,歐洲占了22%。
目前,歐元對人民幣的大幅升值已經影響了中國對歐洲的出口商。如果原料價格和貨運量下降,對全球增長起杠桿作用的周期性上游行業也會遭殃。
除了阻礙出口商的競爭力,歐元貶值已經使人民幣對美元升值的任何可能行動變得復雜化。鑒于中國出口快速的生產力增長,在正常情況下,人民幣相對于美元輕微升值對出口影響有限。
這個時刻讓中國的貨幣升值,將進一步推高它對歐元的價值。我們認為中國當局將會在評定外部需求旺盛的同時謹慎行事。
中國經濟政策的討論不能忽視房地產的問題。這一輪的緊縮明顯使房屋交易量減少,購買者變為了觀望者。二手市場的價格有趨緩的跡象,而且出現了開發商降價的實例。
雖然房屋價格僅小幅修正,我們相信政府的主要目的是抑制價格上漲,而不是啟動大幅調整或抑制活力。比起北京推出的政策,當地政府另外的緊縮措施似乎不太嚴苛,而且這些措施對業主自住房屋的購買仍然是支持的。
鑒于對財產投資的限制,我們認為經濟關注的主要來源一旦減輕,國內投資者就可能被吸引到資本投資上。任何財產緊縮措施的放松或歐盟穩定的跡象,都會推動熱情并將投資者的注意力轉向當今歷史中要求并不太高評估。
英文原文請見:
http://m.orobotics.cn/opinion/2010-06/10/content_9959301.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作者Jing Ulrich是摩根大通中國股市和商品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