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6月28日,廣東省政府召開全省救災復產電視電話會議,分析我省當前救災復產形勢,部署下一階段救災復產工作。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朱小丹出席會議并講話。
會議指出,今年入汛以來,我省接連經歷了12次強降雨過程襲擊,降雨歷時長、范圍廣、強度大,部分地區降雨量超500年一遇。受強降雨影響,部分中小河流水位暴漲,造成嚴重的洪澇災害,災情、汛情和損失非常嚴重,是全國今年三個洪澇災害最嚴重的省份之一。至目前,全省有16個市60個縣576個鎮309萬人次受災,倒塌房屋2.29萬間,死亡25人,失蹤7人,直接經濟損失達55.65億元。災情發生后,省委、省政府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把抗災救災復產工作作為頭等大事來抓,科學決策,及早部署,周密調度,團結帶領全省廣大干部群眾奮起抗災救災復產。經過全省上下共同努力,目前災情已經得到有效控制,盡最大努力減少了人員傷亡,受災群眾基本生活得到妥善安置,水毀基礎設施得到迅速修復,救災復產和重建家園工作有序展開,社會保持和諧穩定,抗災救災復產工作取得階段性勝利。
會議強調,當前我省抗災救災形勢依然比較嚴峻,救災復產任務十分繁重,做好救災復產工作,是我省當前一項最緊迫任務。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要以更加昂揚的斗志,更加有效的措施,更加扎實的作風,全力以赴做好救災復產工作。重點抓好六個方面工作:一是進一步加強領導。各級黨政領導要深入一線,靠前指揮,落實責任,加強值守,確保抗洪救災工作及時有序開展。二是切實做好災民安置救濟工作。堅持以人為本,及時核查災情,以最快的速度將救災物資發放到受災群眾手中,保證受災群眾有飯吃、有衣穿、有地方住、有干凈水喝、有病能及時得到醫治,確保滿足災區群眾的基本生活需要。三是迅速修復受損基礎設施。抓緊開展水利、道路、橋梁、供水、供電、通信等設施修復工作,加強水庫、山塘和水電工程查險排險工作,確保安全度汛。四是抓好災后重建和恢復生產。要迅速開展救災復產工作,加強農作物災后管理,盡快恢復生產,確保災害損失降到最低限度。在重建工作中,要堅持重建與防災減災相結合、重建與改善災區群眾生活相統一、重建與當地總體規劃相銜接,優先解決好居住、飲水、衛生、道路、供電等受災群眾基本生活條件問題。五是切實做好衛生防疫和維護社會穩定工作。要認真做好環境衛生和防疫工作,加強食品、水源監測,確保大災過后無大疫。嚴防發生哄抬物價、盜竊搶劫等違法犯罪活動,切實維護災區社會穩定。六是進一步抓緊抓好城鄉防災減災工程建設。特別要高標準建設好城鎮防洪、山塘水庫和小流域等防洪工程,切實提高抗御洪澇災害能力。加強對險工險段及各類蓄水工程的安全檢查、巡查,及時處理各類險情和隱患。(中國日報記者 李文芳 編輯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