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7月20日報道:紫金礦業紫金山銅礦再次發生滲漏事故后,對廣東跨界水質又產生一次明顯影響。近日來,位于福建汀江流域的棉花灘電站下游出水與廣東梅州大埔青溪電站水體混合后銅含量明顯增加,從7月15日的0.0135mg/L增加到7月16日的0.0233mg/L,超出漁業水質標準。
廣東省水文局向廣東省環保廳通報的信息稱,該電站下游出水的銅含量有進一步增加的趨勢,已對兩省跨界河段產生明顯影響,隨著庫區下泄水量不斷增多,對梅州境內河段水質的影響逐漸加大,漁業養殖將面臨較大風險。
7月10日以來,廣東省連續水質監測結果表明,雖然相關的水質監測指標仍基本保持在地表水環境質量Ⅲ類水質標準以內,但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其中大埔青溪斷面六價鉻濃度接近Ⅲ類標準。
滲漏污水池建在古河道?
汀江是“客家母親河”,流經長汀、武平、上杭、永定4縣,在福建龍巖永定縣峰市鎮出境進入廣東省,至大埔縣三河壩與梅江匯合后稱韓江。7月12日,在造成福建汀江重大污染9天后,紫金礦業披露了位于福建上杭的紫金山銅礦污染事件狀況。這一事故已導致當地大面積死魚和魚中毒,漁民集體“失業”。

" style="WIDTH: 700px; HEIGHT: 467px" title=""/>
3號應急中轉污水池發生滲漏,初步估算,此次滲漏污水約500立方米。 (朱興鑫 攝)
7月16日晚上10點半,紫金山金銅礦值班人員巡查時發現,3號應急中轉污水池發生滲漏,污水通過排洪洞流到汀江,經采取堵截、調度等措施,第二天7點基本堵截住污水外排汀江。初步估算,此次滲漏污水約500立方米。
中國日報記者18日晚進入3號應急中轉污水池采訪,一路進去路面濕漉漉的,雙腳隨時會有陷下去的可能。看到這里施工隊正在緊張修復防滲膜,推土機在不停地填挖。放眼望去,這里至少有5個大的污水池。兩周前,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因污水大量滲漏到汀江,造成的重大突發環境污染事件引起全國關注。
記者調查發現,這個3號應急中轉污水池是建在古河道上,這里原先是個同康村村莊的河流。61歲游其養從小在這里長大,后來因紫金建設規劃,2002年搬遷到數公里外新建的同康村。
據游其養介紹,這里是一條汀江河,河面至少30米寬。1960年發生過特大洪水,河兩岸村莊都淹沒,2000年還有小范圍洪水,部分村莊被淹沒。他說,如果河流后來重新改道,遇到洪水還是會沿著河流先前流向走。
對于污水池為何選址在這個古河道上,上杭國土資源局丘副局長接受采訪時說,“我們沒有資質去看,當地也沒有邀請我們去。對于污水地為何建在這里我也不明白。”他承認古河道不適應建污水池,因為地表沙石多,地基也不穩定。

" style="WIDTH: 700px; HEIGHT: 467px" title=""/>
7月18日,施工隊在紫金山金銅礦污水池緊張施工,鋪設防滲膜。 (朱興鑫 攝)
建立兩省每天信息互通機制
中國日報了解到,為了更有效預防此次跨界水質污染事件,廣東向福建建議:一是加大力度,積極消除污染源;二是積極協調當地水利等部門,科學調度棉花灘水庫下泄流量,降低下游環境影響。三是建立上下游信息互通共享機制。龍巖市通報內容包括處理處置情況、棉花灘水庫等水質監測點位監測信息、棉花灘水庫下泄流量等。梅州市通報的內容包括石上水站等水質監測信息,河流沿線現場巡查情況等。
據權威人士介紹,福建廣東必要時可組成聯合檢查監測組,對交接斷面上下游水質聯合采樣監測。發現異常情況,兩地隨時互相通報。
昨晚8點27分,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景河通過上杭縣電視臺上,就16天前滲漏事故導致汀江被污染的重大突發環境事件,向當地各界人士道歉。當晚,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出公告,稱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違規一案被立案調查,并表示在立案調查期間,紫金礦業將積極配合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福建監管局的調查工作,并嚴格履行信息披露義務,提請廣大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
在紫金礦業崛起之前,龍巖上杭縣在過去幾十年均為福建省的貧困縣,上杭縣近幾年成為顯赫一方的富裕之地。2009年紫金礦業對上杭全部財政收入貢獻達到近60%,而上杭縣政府工作報告顯示,去年上杭縣財政收入6.85萬億元,比上一年增長11.7%。
據《經濟參考報》報道,當地官員與紫金礦業之間也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上杭縣政界大部分退休官員,成為紫金礦業的搶奪對象,被委以閑職后,年薪十幾萬到幾十萬元不等。
國家環保部環境應急辦金冬霞處長18日接受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采訪說,在兩周內發生兩次同樣的環保事故,令人非常擔心該廠的環保設施和水平。此次紫金山金銅礦3號應急中轉污水池發生滲漏,事故沒有對汀江水質產生重大影響。
國家環保部調查組對此提出了具體的整改要求,金冬霞說,要求企業所有污水必須達標排放,所有的排污口馬上要裝自動在線監測系統,并且與省環保廳、市、縣環保局都要聯網,便于我們的監督。據了解,現在福建省環保廳為此專門成立了隱患排查組、監測組、技術專家組,一共20余位專家將留在該礦工作,一直到所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才離開。
金冬霞表示,福建臺風季節已到,必須趕快加強防洪措施的建設。因為汛期馬上就來臨了。避免生產的水和污水往外溢,再次造成第二次污染。
英文原文請見:
http://m.orobotics.cn/cndy/2010-07/20/content_11021925.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中國日報記者 魏添 見習記者 朱興鑫 編輯 裴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