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8月10日報道:甘肅省舟曲縣爆發特大山洪泥石流兩天后,救援人員依舊拿著鐵鍬、鋤頭、繩索等工具奮力營救被埋群眾。
根據甘肅省民政部門的統計,截至8月9日下午4時7分,遇難人數已上升至137人,失蹤1348人。
據稱,這次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的特大泥石流為暴雨所致,是建國以來最為嚴重的一次泥石流災害。
舟曲抗洪搶險救災臨時指揮部的發言人表示,昨天上午8時18分解放軍蘭州軍區工兵團對堰塞湖阻水橋實施了水下爆破。爆破實施后,武警水電部隊進行機械開挖,現場觀測,堰塞湖下泄流量約每秒95立方米,舟曲縣淹沒街道的水位明顯下降。上午9時34分和10時20分,工兵團再次實施了爆破。
據氣象部門預報,未來一周舟曲縣境內仍有降雨。有關部門擔心堰塞湖決堤會造成更大災害,因此已經將下游的數千名群眾轉移到安全地帶。
舟曲縣大部分低層建筑在這次泥石流中遭到破壞。8月9日上午9時50分,被困長達36小時的71歲老婦楊金鳳被救援人員從4層小樓的廢墟中救出。
溫家寶總理在泥石流爆發后,第一時間乘直升機親赴災區察看災情,指導救災。8月8日晚,溫總理救援鼓勵人員堅持搜救被埋群眾,只要有一線希望,絕不輕言放棄。
溫總理指示要盡快確定被埋群眾最多的地區,迅速清理淤泥。特別是要盡快搶通道路、電力、通信等,保證搶險人員和救災物資的運送
溫總理說,“要把受災群眾轉移安置好。”
目前舟曲縣的飲用水極為短缺。當地政府對白龍江的水質進行了檢測,判斷白龍江是否在泥石流中遭到污染,以決定江水可否供當地居民飲用。
8月9日,除當地運水車運來的5噸水外,紅十字會也搭建了臨時帳篷,向當地居民免費發放飲用水。
這個只有10平米的帳篷坐落在舟曲縣第三中學的校園里。從8月9日上午11時開始,紅十字會每天三次向受災群眾發放瓶裝水和方便面。
當地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楊才讓草(音)說,每個居民每次能夠得到一瓶礦泉水和一包方便面。有1000多人在幾小時內就領到了自己的食物和飲用水。同時她也表示,來自舟曲鄰縣迭部縣的水和食物供應也十分緊張。
35歲的馮永娟(音)帶著自己1歲的兒子,走遍整個縣城都沒有找到一瓶水,因為水全部賣光了。
最后,馮永娟從紅十字會搭建的臨時帳篷里領到了一瓶水。為了能有更多的飲用水,她還得步行一個多小時到附近的一條小溪邊去。她說,“那里的水也快干了。”
當地醫院肩負著災后消毒的任務。然而,目前醫院也面臨著缺水的困境。
沈洪昌(音)是當地疾病預防中心的一名員工。他說,在淤泥中發現的大部分尸體都被親屬認領了,8月10日他們將對沒被認領的尸體進行消毒并集中掩埋。
部分在泥石流中損毀較輕的商店已于8月9日重新開業。
30歲的馬乃(音)經營著一家4平米大小的饅頭店。為了感謝解放軍的救助,他把原來賣到一塊錢一個的饅頭,無償地送給解放軍戰士。
4500多名解放軍、武警官兵、消防隊員以及醫護人員參與了這次舟曲縣的救援行動。目前,舟曲縣仍有部分地區被2米多深的淤泥覆蓋。
在昨天下午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土資源部部長徐紹史分析了舟曲泥石流的幾大成因:一是舟曲縣巖體風化嚴重,地貌松散破碎,容易形成地質災害;二是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也波及舟曲,強烈的地震導致該地區山體松動、巖石破碎;三是自去年冬天以來持續的干旱以及水土流失,導致該地區山體干縮,加大了巖石之間、山體之間的縫隙,使原本已經十分松散的巖體、山體更加松散;四是8月7日晚持續40分鐘的強降雨,對原本松散易垮的山體、巖體形成浸泡和巨大沖擊,這是此次泥石流災害的直接誘因。
2008年5月12日汶川8級特大地震中,舟曲縣震感強烈,造成15死59傷。這次地震也增加了舟曲縣發生地質災害的可能性。
2005年,甘肅當地媒體《蘭州晨報》曾對白龍江的水土流失情況進行深度調查,指出位于這一流域的舟曲縣生態環境遭到破壞,隨時面臨洪水、山體滑坡和泥石流等的威脅。這次泥石流發生后,這則5年前的報道再一次出現在了網站上。
據國家民政部統計,今年入夏以來,我國多個省市遭受暴雨洪災,目前洪澇災害已造成近1500人死亡。
英文原文請見:
http://m.orobotics.cn/china/2010-08/10/content_11125339.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中國日報記者 彭奕寧 申鋼 胡亦南 編譯 劉江波 編輯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