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8月17日社論:隨著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在北京啟動,“人口過剩”這一社會輿論長期關注的議題,正在不斷地制造新聞。
北京市常住人口已經達到了2000多萬,這一巨大的數字成為這座城市“不可承受之重”——北京缺水,缺地,缺少一切能維持其興旺所必須的資源。
即便是這樣,外來人口還是在不斷涌入。北京市有關部門絞盡腦汁、想破了腦袋,就想控制住本地人口總數、避免其過快增長——但所做的努力收效甚微。
對于“人口數量爆炸增長”,最近一輪熱議與前幾輪一樣,都不斷有新觀點拋出來;而這些觀點不約而同把焦點都放在了利用“市場機制”管控人口數量上。
專家建議,與其用行政化手段來阻擋掉“計劃外人口”,還不如使用“鼓勵發展高端產業”、“淘汰低端產業”并舉的手段來調控人口數量。
從某種程度上說,這一做法有助于改善本地人口結構與素質。但這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人口過剩的問題。人潮仍然一天天往城市里涌,人家可是不管這個城市喜歡或不喜歡的。
只有當城市之間公共資源的分配方式發生變化,人口過剩的問題才有可能出現轉機。
北京這個地方并不適宜養生。但人們仍然從全國各地前赴后繼不斷趕來,這其中不是沒有道理。
這座城市其地位在國內是其他城市無法比的,它作為首都能夠提供在其他城市做夢都想不到的優厚條件。
當全國大部分的最優質資源集中于這一座城市里,北京就不可避免地要成為“磁力”最強的“人力磁場”。
想要徹底解決北京人多之患,就要改變國民財富、公共資源的分配方式。北京即便作為國家的首都,也不應當在這方面享有特權。
中央在制定政策時應當著眼于縮小地區差距,千萬不要到最后落得個“適得其反”。
英文原文請見:
http://m.orobotics.cn/opinion/2010-08/17/content_11162117.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中國日報社論 編譯 張隕璧 編輯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