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8月18日報道:中國最近對于“自主創新”政策的支持引起了很多外國公司的擔心。他們擔心這些政策會導致一些對外國公司的歧視或者強迫他們將知識產權轉移到中國。
但微軟大中華區首席運營官范明軒近日對記者表示,這些政策的出臺并不代表著中國的商業環境變壞了。
“變壞的意思是我們的經營變得更糟,但是實際上不是這樣的。”范明軒說,“但現實情況的確是變得更復雜了,因為在中國現在有更多的利益群體在影響和制定規定。”
他表示,中國針對支持自主創新的政策和原來相比已經變得更加明朗,那就是不以排斥外資公司為前提。他還表示,對于中國市場未來的機會和潛力非常樂觀。
中國高層自2006年開始強調“自主創新”政策,但這成為一個外商投資的主要關注點則是在去年11月。當時政府出臺了一份支持自主創新產品的采購名單。外國公司擔心這可能會使他們喪失高達100億美元的政府采購市場。
很多外資公司比如西門子、通用和英特爾在過去的幾個月中都表達了他們對此項政策的擔憂。
中國商務部跨國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樂說,國外對中國能否繼續堅持改革開放的擔憂和懷疑已經持續了3到4年。但是,時間能夠證明,中國能夠在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的路上越走越遠。
在4月的早些時候,國務院頒發了新的外商直接投資發展規劃,其中包括一些土地使用、稅收的優惠政策,目的是為了鼓勵在可再生能源、高科技、服務業的投資,同時帶動中西部發展。
這部規劃還包括地方政府有權利同意3億美元及以下的外商投資項目。而在之前,此項規定僅為1億。
王志樂同意“中國的投資環境正在變得越來越復雜”的說法,但仍然強調,改革開放正在成為不可逆轉的主流。
“不可否認的是,過去幾年中國對外國企業在華業務存在一些限制和歧視的現象,但4月出臺的規劃能夠解決這些問題,因為它在實實在在地改善了國內的投資環境,”王志樂說。
范明軒表示,中國政府對國內產業的鼓勵其實并不會一定傷害到跨國公司的利益。
“如果你想要在任何一個國家建立蓬勃向上的軟件企業環境,你都需要有一部正確的保護知識產權的法律,” 范明軒表示。“而這類能夠保護知識產權的法律,則會使微軟這樣的公司受益。”
英文原文請見:
http://m.orobotics.cn/bizchina/2010-08/18/content_11167935.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中國日報記者 王星 編輯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