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9月3日報道:歐盟商會主席在接受中國日報的采訪時表示,盡管目前在市場監管開放度及市場準入方面中國仍具有進步的空間,但中國已經更加開放并為歐洲企業積極創造更好的投資環境。
“我們感到,中國政府現在更加重視我們的意見,”盡管這并不意味著“一切已經盡善盡美”,中國歐盟商會主席戴杰在《中國日報》的采訪中表示。
這位新上任的歐盟商會主席是在《2010-2011 歐洲企業在中國建議書》年度媒體發表會后發表以上言論。
在今年的建議書中,歐盟商會指出,“歐洲企業必須受到(中國政府的)平等對待,并獲取更寬松的市場準入監管”,才能幫助中國“實現更平衡的經濟增長模式”。
這是歐盟商會第十次發表這樣的建議書。在過去的多年里,“市場監管環境和市場準入資格”總是作為在華運營歐洲企業最關注的兩個項目出現在建議書中。
然而,在今年的建議書中,歐盟商會首次督促歐盟當局和成員國應該“締結并施行劃一的中國政策”,以加強中國和歐盟的雙邊關系,而不該像以前一樣各自為政。同時,這樣的做法有益于歐洲企業于的在華運營。
歐盟目前是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其成員國在過去的三十年中向中國注入了大量的投資。據商務部數據顯示, 2009 年德國的在華投資規模全世界排名第八,投資額達 12.3億美元。
但在過去的幾個月里,歐洲企業卻在對中國投資環境的批評中呼聲最高。其中,德國企業——如西門子和巴斯夫——反應最為激烈。
事實上,中國國家總理溫家寶在與德國總理默克爾會面時曾表示,中國政府會對中外企業一視同仁。商務部長陳德銘曾在《金融時報》上撰文指出,中國將會對全世界進一步開放。
“(來自中國政府的)反應讓我們深受鼓舞,外國企業在中國受到歡迎并和本土企業同等對待,這一點讓我們感到很欣慰,”戴杰說。
但是,“我們也在期待中國政府的具體行動,”他補充道。
建議書標準與合格評定工作組主席魏哲對此表示同意?!澳壳暗那闆r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尤其在監管投資環境的法律方面,如“強制性認證和知識產權”。更重要的是,去年中國所取得的進步“比起前些年要出色許多”,他說。
魏哲參與了建議書的撰寫。同時,他也作為一位主管任職于某德國的跨國集團公司。該集團曾于近期批評了中國的投資環境,在此,他要求隱去其公司的名稱。
建議書認為,中國仍然是全世界“管制最為嚴格”的經濟體之一,同時希望中國政府“在實施法律管制時提高可預見性和透明度,從而在制定政策上加強與企業進行溝通?!?/p>
建議書同時指出,中國政府應該三個具體方面有所加強:“強制性認證和許可體系,知識產權政策以及政府采購行為?!?/p>
中國近期提交了修改后加入《政府采購協定》的報價,其進步贏得了世界范圍內的贊揚。但戴杰卻認為修改后的報價“離我們的預期較遠,其對外商開放市場的力度也有所欠缺”,盡管他本人也承認修改后的報價已有了重大進步。
據歐盟商會于7 月公布的商業調查,百分之七十八的受訪企業對于中國市場在今年兩年內的增長十分樂觀,但卻只有百分之三十四的企業對盈利具有信心。
“如果投資環境惡化,這些在華外商可能會改變計劃,并撤離中國市場,”戴杰表示。
對此,商務部跨國公司研究所所長王志樂表示,中國政府正密切關注在華外商的意見,于此同時,在華外商也不宜斤斤計較,而應當多關注市場大局。
英文原文請見:
http://m.orobotics.cn/world/2010-09/03/content_11251781.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中國日報記者 丁清芬 周思諭 編輯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