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9月16日言論版文章:由美國、澳大利亞、秘魯、越南、文萊、新加坡、新西蘭和智利參加的,號稱“高質量的21世紀”的自由貿易協議“跨太平洋伙伴協議”(TPP)談判已經進行了兩輪,第三輪將于今年10月在文萊舉行。從各方透露的信息來看,談判進展并不順利,前景似十分坎坷。
一、嚴格的標準、理想的設計。TPP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史無前例的區域自由貿易區安排,根據美方要求和設想,TPP將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TPP不是由經濟利益所驅動的,而是出于政治考量的一種自貿設計。目前成員分散在美洲、亞洲和大洋洲等三大洲,相互之間的貿易量并不大,但卻分別處于不同的發展階段,既有來自發達國家,又有發展中國家,具有較強的政治代表性。
第二,TPP是開放的,亞太地區的國家都可以加入。迄今為止,在所有自貿區協議中,這種安排是獨一無二的。
第三,TPP具有明確的擴大范圍。美國貿易代表柯克說,“美國參加TPP取決于這樣一個共同目標,即將早期成員擴大至所有亞太地區的國家”。TPP最終目標將涵蓋整個亞太地區的所有國家,成為事實上的亞太自由貿易區。
第四,TPP是一個所謂“高標準、全面的”自由貿易協議。以往大多數自貿區協議主要限于降低商品關稅,促進服務貿易,很少涉及勞工和環境保護。而TPP不僅將規定取消或降低商品的關稅,還將涵蓋安全標準、技術貿易壁壘、動植物衛生檢疫、競爭政策、知識產權、政府采購、爭端解決,以及有關勞工和環境保護的規定,標準之高和覆蓋領域之廣遠遠超過一般自貿區協議。
二、TPP是一個嶄新的自由貿易協議。為什么美國“高調”推動TPP,其目的又是什么?
首先,扭轉美國置身于東亞經濟一體化之外的局面。亞洲金融危機之后,東亞經濟一體化進程突飛猛進。10+1、10+3、東亞峰會等機制應運而生,區域經濟一體化不斷向前發展。韓國-東盟、日本-東盟、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相繼啟動投入運行。目前,10+3區域內貿易已占各國外貿的58%,高于北美自由貿易區近3個百分點,僅低于歐盟7個百分點。美國卻完全處于上述進程之外,有被邊緣化的危險。TPP橫跨太平洋,試圖包含整個東亞地區,為美國擺脫當前困境創建了一個平臺。
其次,增加地區的戰略投入,主導亞太合作進程。美國于2006年提出在APEC建立亞太自由貿易區的倡議,但應者了了,迄今仍停留在“探索未來建立”的階段。TPP為美國重返亞洲,重啟橫跨整個地區的自貿區建設,主導APEC提供了一個抓手。
最后,開拓新市場,為實現美“國家出口計劃”創造條件。亞太地區目前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但美國2008年對這個地區的商品和服務出口增長卻分別低于美國整個出口的 4%和4.3%。為扭轉這種狀況,實現5年之內出口翻一番、創造200萬個就業機會的目標,美國急于通過TTP,通過嚴格勞工和環境保護規定,降低別國關稅,減少交易成本,充分發揮美國競爭優勢,為美國產品和服務出口創造更多機會,打開更多的亞太國家市場。
三、TPP談判已進行了兩輪,美國政府面臨種種的挑戰和考驗,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是理想與現實的沖突。是堅持初衷,達成一個真正意義的全新自由貿易協議,還是從現實出發,兼顧各方利益,這是當前擺在各方面前的一個嚴峻的問題。比如TPP與現存的自由貿易協議究竟是什么關系?這個問題在7國(越南除外)之間尤為突出,因為相互之間已為多個雙邊自由貿易協議所聯系。事實上,在8國之間可能形成的 28對雙邊優惠關系中,只有8對沒有為現存協議所覆蓋。解決這個問題有三種方案,一是用TPP取代現存的雙邊自由貿易協議;二是TPP與現存的雙邊自由貿易協議同等有效,哪個有利,商家就可選擇使用那個;三是TPP成為一個混合體,有些條款將在有些領域取代現存的雙邊自由貿易協議,而現存的雙邊自由貿易協議的有些條款仍將繼續有效。前兩輪談判并未就這個問題達成一致,明顯分成兩大“陣營”。 澳大利亞、新加坡、新西蘭等則主張第一方案,認為將有利于消除眾多自由貿易協議疊加形成的“面條碗”現象;降低交易成本,出口商僅需計算一次原產地,便可將貨物運到多個TPP成員國,形成一個真正的“21世紀”的協議等等。而美國等國反對“對現存協議重開談判”,換言之,傾向于第二方案。美國認為現存自由貿易協議條款都是經過仔細推敲后達成妥協的產物,不宜改動。
第二是高標準與務實的關系。美國在談判伊始就提醒各國,美國國會將不接受任何沒有強有力的勞工和環境措施的TPP。新加坡、新西蘭、文萊、智利四國原先達成的協議(P4)專門附有有關勞工和環境的諒解備忘錄,但是比較弱,沒有明確的執行機制。對發展中國家來說,這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TPP有關的條款既不能太嚴格,太嚴格了將傷害發展中國家利益,就不會有許多發展中國家參加;又不能太寬泛,太寬泛了就不可能是“高質量的21世紀的”,對經濟一體化不可能發揮應有的作用。這也是為什么迄今為止越南是作為觀察員身份參加談判的。越南內部對參加TPP有不同意見。一些人主張加入,另一些人反對,認為代價太高,劃不來。越南2007年剛參加WTO,還有許多經濟改革承諾尚需完成,參加TPP明擺著要承擔更多新的諸如開放市場和保護勞工和環保方面的承諾,這讓不少人對TPP心存疑慮。美國等其他7國商定,越南在第三輪談判之后必須做出抉擇,要么作為正式成員繼續參加談判,要么就退出。明年年初越南共產黨將舉行代表大會,越南是去是留,可能要到那時才能見分曉。
第三是現有談判成員的利益與協議最終將囊括所有亞太國家的目標的矛盾。TPP要創造一個最終協議,但又是對其他國家開放的,可以申請加入的,這意味TPP必須適用于不同情況的潛在的加入國,要預留或考慮這些缺席國家的基本主張或要求的空間,而如何把大多數沒有參加現階段談判的又處于不同發展階段、具有不同經濟實力國家的不同利益訴求納入協議中,這將是一項十分困難的工程。
第四是擴大的挑戰。8個TPP成員國不是美國加入TPP的目的,澳大利亞等7國市場容量畢竟太小,不可能實現美國的目標。美國所期望的是像滾雪球一樣,將TPP越滾越大,最終囊括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亞太國家,才能充分發揮TPP的潛力,達到增長出口和創造就業的目的。
目前在所有亞太國家中,只有日本、加拿大和馬來西亞表示對TPP有興趣。日本曾多次表示希望以觀察員身份參加TPP談判,但被明確告之,除非數月之內成為正式成員,否則免談。看來,日本還不愿意為參加TPP而“付出代價”,尤其是開放日本的農產品市場。加拿大加入TPP面臨兩大障礙。一是國內普遍懷疑加入這樣一個特別協議是否明智,看不到加入的政治和經濟必要性。二是加拿大的奶產業有一套復雜的扶持做法。這套做法過去在與其他國家商談自貿協定時曾產生過嚴重的問題,如果加方參加TPP,必須同意開放這個行業,目前還難做到這一步。馬來西亞已把加入TPP列入第10個五年計劃,但這并等于近期加入,更多只是一個信息,表明馬來西亞打算將在第二批加入。
看來,附和響應者寥寥,擴大前景似不是太妙。但從實際操作角度來看,又不能等,過了6至9個月的最佳期,太多已經談妥的條款又要重新談判,將嚴重影響談判的進度。各方允諾今年年底前制定新成員加入的路線圖。
第五是美國國會這道難過的坎。當前美國國會彌漫著濃厚的貿易懷疑主義情緒。不久前,共和黨議員發起的有關制定新貿易法議案,其中包含大量有關環境、勞工權益、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新標準,該議案得到大多數民主黨議員的聯署。又如,另一議案要求美國退出北美自由貿易區等等。當然,這些議案不一定獲得通過,但反映了國會議員對自由貿易區協議普遍的懷疑和抵觸情緒。
更重要的是,“快速通道授權”(Fast—Track Authority)已于2007年中到期。根據這項授權,美國國會只能通過或者否決總統與其他國家或組織談判達成的貿易協議,但不能作任何修改。如果沒有這一項授權,國會議員可以對相關貿易協議的條款進行任意的增減和修改,談判對手也就無法確定談判何時才能結束。在沒有快速通道授權的情況下,舉行TPP談判是一件非常冒險的事。
四、對TPP前景的幾點估計。
目前,TPP談判舉步維艱,美國原先放言將在明年11月夏威夷APEC峰會上宣布TPP談判結束,現在看來未免太樂觀了,屆時最多只能宣布早期收獲,談判最快也要到后年才能結束。未來的TPP的前途無外乎三種可能。一種是TPP談判結束并獲得有關政府批準后,沒有國家申請加入;另一種是一些國家加入TPP,并形成一定聲勢,但日本、中國等貿易大國仍然停留在TPP的大門外觀望;最后是美國如愿以賞,所有亞太國家均參加進來,TPP成為事實上的亞太自由貿易區,實現其設定的戰略目標。種種跡象顯示,第二種可能性比較大,TPP可能成為“面條碗”中的又一條“面條”。當然,情況還會發生變化,現在下結論為時尚早,還要看。
英文原文請見:
http://m.orobotics.cn/opinion/2010-09/16/content_11309929.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作者 吳正龍 編輯 裴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