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11月4日報道:北京市血液中心缺血情況經報道之后,市民積極獻血緩解血荒。據血液中心工作人員透露,上周末全市采血量創年度新高,廣受關注的北京血庫告急問題暫時得到緩解。
據市血液中心工作人員介紹,上周六全市共采血3115個單位(每單位200毫升),周日為3090個單位,周一也保持在1900個單位。“跟以前相比,增加了不少,這幾天的采血量都非常理想。”
血庫告急得以一定程度的緩解,和熱心獻血的市民關系密不可分。上周,市血液中心的采血車開進了高校。10月31日,北京大學校園獻血專場正式啟動,北大學子踴躍報名,當日,100余名名師生成功捐獻了全血。
同一天,北航的學子們也踴躍參加到了捐血的隊伍中來。據了解,截至當天下午1點半,北航已經有93人成功獻血103單位,還有同學陸續趕來獻血。
除了在校大學生,很多熱心的市民也對獻血緩解血荒表示愿意積極參與。今年26歲的焦健在北京工作兩年,從湖南來的他對獻血很熱情。他說:“以前在大學的時候就已經獻過很多次血,現在獻血的次數已經夠終身免費用血了。獻血對身體沒有什么負面影響,而且現在血荒,我準備過兩天就去。”
在熱心獻血的隊伍中,一位來自印度尼西亞的Ardiyasa Dharma Gita先生讓醫生們印象深刻。10月31號下午,Gita先生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心外科孫凌波主任的陪同下,特地前往北京市紅十字血液中心獻血小屋捐血。
Gita先生在印尼是一家醫院心臟外科主任,10月28日到北京參加一個醫學大會。參會期間,他看到了中國多個省市血庫告急的新聞,于是,在即將回國之前特地來獻血。他說:“我身為醫生,非常能夠理解病人及家屬的急迫、焦慮的心情。中國急缺血液,病患急需救治。雖然我從小生在印尼,是印尼國籍,說英文,但是祖輩、父輩都是中國人,我也愛中國,也喜歡認中文。正好我身在北京,當中國有需,我必親臨。”
據市血液中心的數據顯示,中心庫存量比上周增長了1000多袋,目前已經達到了8000袋。但庫存和供血壓力依然存在,血庫存血量距離標準量1.2萬袋(每周)還有很大差距。
市血液中心工作人員介紹,按照以往的規律,每年的9月和10月都是獻血的“旺季”,今年“十一”國慶節過后,北京市獻血者和獻血量明顯減少。北京市2010年1-9月采供血量增幅僅2.9%,而近10天獻血量同比減少近30%~40%。以西單圖書大廈門前采血車為例,近10天來僅有557人參加獻血,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310人。
對于這樣反常的現象,中心相關負責人認為,連日來陰雨天氣溫度陡降,使采血點周圍流動人員大幅減少,也使獻血者身體有所不適,導致獻血者人數減少,影響了街頭采血量。多年來首次在獻血“旺季”出現用血緊張。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市血液中心將與部分區縣獻血辦公室采取增設街頭采血點、延長采血點工作時間、啟動 “溫暖冬季”無償獻血活動、設立校園流動采血車、啟用獻血者數據庫、加強志愿者服務等措施,以緩解緊張的供血壓力。為了確保我市臨床用血需要,市血液中心向廣大市民緊急呼吁,敬請健康、適齡的市民攜帶有效證件踴躍參加無償獻血,為拯救他人的生命奉獻一份愛心。(中國日報記者 楊萬麗 編輯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