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11月12日報道:科技部部長萬鋼指出科研誠信的問題是一個必須高度重視的問題,科技界要嚴厲打擊任何學術不端和違規違紀的行為,讓權利在陽光下運行。
“我們在這個地方是容不得一點沙子,對于任何有學術不端行為的人和違規違紀的事情要堅決打擊。即使授獎以后,我們發現有造假的行為,有虛報的行為,我們照樣撤掉,”他說。
萬部長介紹,“十一五”期間成立了科研誠信建設聯席會議,從各方面來加強制度建設,共同營造誠信環境。
在項目評審立項當中,增加企業管理人員,應用實踐人員的份量,使學術思維、技術導向,與市場需求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從這個角度來解決一些問題。而且所有項目都要在網上公示,評審當中執行嚴格的監督管理制度,部長說。
對于科研誠信,教育是一面,制度是另外一方面,我國實施公示制度,即經過兩次篩選后最后還要公示,科研成果要向全社會公布,一方面接受社會的監督,另一方面促進成果的轉化,部長說。
同時,萬部長指出中國科研需要創造寬容失敗捐棄浮躁的科研環境。
“按照相關管理辦法,如果在承擔課題的時候,取得了數據,但最后結論卻行不通,依據這些研究也可以結題,甚至會發現另外一個規律,取得另外一個成果,某種意義上,失敗是一個能力增長過程。”
“當你的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的時候,必須接受社會的監督,要有各種各樣的手段,能夠把這些蛀蟲給摳出來,”他說。
“但是如果僅僅因為某幾個蛀蟲就說這個樹林是腐敗的,說文化是沒落的,我是堅決不同意的。沒有我們科技的進步,就沒有連續七年的糧食豐收。沒有我們的科技進步,我們國家難以從制造大國走向創造大國。依靠科技的引領和支撐我們取得了能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的壯舉。”
萬部長還在采訪中說中國重視科技領域的國際合作,中國的創新是開放的創新,也是合作的創新,同時中國的自主創新也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舞臺。
“我希望更多海外高層次人才以各種形式服務于祖國的科技發展事業。”
英文原文請見:http://m.orobotics.cn/usa/2010-11/12/content_11541035.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中國日報記者 陳佳 編輯 裴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