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12月21日報道:缺乏正規的性教育,打工子弟學校的流動兒童將面臨過早接觸黃色錄像,意外妊娠,感染性病等諸多的威脅。
研究表明,北京300多家打工子弟學校中只有6家提供性健康教育。有近100,000的流動兒童從未受過正規的性健康教育。
北京師范大學副教授劉文利和她的團隊啟動了北京市流動兒童性教育項目,希望、將性健康教育知識帶入這群社會底層孩子的生活中。
劉教授認為由于農民工每天為生計而忙碌,沒時間照顧,指導孩子,致使很多孩子放學后泡在網吧里玩游戲,聊天。
長此以往,他們就很容易接觸到網絡上一些不健康的內容。過多的上網時間也會導致他們缺少和社會接觸的機會,缺乏異性間溝通和交流的能力。
“從某種程度上,流動兒童比城市的孩子們更應該接受系統的性健康知識教育,”劉教授說道。
性教育的缺失也不利于流動兒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張靜,11歲是大興行知新公民學校4年級的學生,在沒上性教育課之前,她媽媽告訴她一周換一次內褲就夠了。
聽老師講過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后,她不但能做到內衣褲天天換,而且告訴她的父母也要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
“現在我們家人都有了良好的衛生習慣,我很高興,”她說。
學生是性健康教育最直接的受益者。通過全面的性健康教育,學生能夠尊重自己,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懂得社會性別角色的不同,了解自己的身體和權利,從而更好的保護自己。
自從該項目2007年啟動以來,已經在大興行知新公民學校成功的運轉了3年。今年十月份,又有5所打工子弟學校加入到該項目中。
項目運行的模式是,一至四年級的學生每學期上六節性健康教育課。授課內容除了性健康行為,性與生殖健康以外,還涵蓋了人際關系,價值觀,文化,人體發展等方面。
打工子弟學校的老師還認為性教育是減少流動兒童早戀的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一堂性教育課上,行知新公民學校的王軍問她的學生,如果一個女生喜歡一個男生,她該怎么做呢?
學生爭相恐后的回答道,喜歡一個人是正常的事情。但是她們太小了,還不能承擔起責任。她應該幫助他學習,兩個人共同進步。
“我當時聽到這些話后非常欣慰,覺得性教育真的讓我們的孩子成長了不少,”王老師說。
英文原文請見:http://m.orobotics.cn/metro/2010-12/21/content_11731435.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中國日報記者 王薇 編輯 呂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