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1月11日報道:張思楊已經習慣了iPhone不離身。每天早晨一起床,他就用iPhone看看天氣預報,順便翻翻幾個通訊社的重要新聞。開車的時候,他用iPhone車載導航;無聊的時候,用iPhone看看書或是聽聽音樂。
這個在一家報社做圖片編輯的28歲北京小伙毫不掩飾他對這款手機的喜愛。“有了iPhone以后,我的生活確實更便利了。一些以前必須坐著干的事現在都能移動著干了。”
和他一樣,在政府部門工作的陳婧也習慣了在移動中獲得各種信息。她每天坐地鐵上班,單程要花45分鐘。途中她常常看手機報打發時間,有時也看地鐵車廂里的移動電視。
據國內主要市場資訊及研究服務提供商央視市場研究(CTR)介紹,2007年以來,我國每天接觸三種以上媒體(包括移動媒體)的人數大幅攀升。這一變化已經刺激了針對公交人群的廣告收入增長,未來還會有更好的發展前景。
CTR副總裁田濤對此表示:“未來3-5年或者更短的時間,中國消費者接觸品牌信息和產品信息的渠道將會發生革命性的變化。” 他認為,移動收視、移動收聽、移動閱讀等新媒體形式將會成為主流接觸渠道。
目前中國正在發生的移動媒體變革得益于受眾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的改變。據CTR媒介策略總監劉會召介紹,現在人們的生活形態呈現出三個明顯特點:一是不斷移動,人們呆在戶外的時間越來越多;二是信息碎片化,人們每天接觸信息的時間越來越不完整;三是隨時在線。
移動媒體的發展與中國城市化進程密切相關。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2010年《城市藍皮書》,截至2009年中國的城鎮化率達到百分之四十六點六。1996-2005年,每年新增的城鎮人口數量超過2000萬人;2006-2009年,每年新增的城鎮人口數量約為1500萬人。中國城鎮人口總量為美國人口總數的兩倍。
隨著大量人口涌進城市,城市內部的交通壓力越來越大,交通擁堵問題嚴重。人們由于堵車每天花在路上的時間越來越長。
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出行需求,近年來中央政府加大了對公交事業的投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 2009年末全國公交運營總數約為37.1萬輛,運營線路網長達20.1萬公里,公交客運總量676.8億人次。如今,絕大多數公交車已經安裝了移動電視。
2002年,上海正式推出以公交車輛為主要載體的移動電視系統,成為繼新加坡之后全球第二個建成移動電視的城市。兩年后,北京移動電視也試播成功。目前,包括廣州、武漢、南京在內的我國主要城市大多已有公交移動電視服務。
作為國內最大的戶外數字移動電視廣告運營商之一,華視傳媒的投資者關系總監王瀚宇表示:“移動電視的出現,使人們可以隨時隨地獲得最新的資訊,極大地滿足了快節奏社會對信息的需求。”
在他看來,伴隨通信及廣播技術的發展以及政府政策的支持,目前數字移動電視市場已經逐步進入了成熟期。CTR數據顯示,2010年頭三個季度,公交移動電視廣告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長了百分之四十。
2008-2010年,CTR連續三年在22個主要城市開展了公交電視收視調查。調查顯示,公交人口約占城市總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一,公交移動電視覆蓋城市人口達4762萬人。城市公交人群日均乘車時間為64分鐘, 途中花在移動電視和其他媒體上的時間約合23.6分鐘。
公交人群擁有龐大的消費能力,因而成為企業品牌推廣的主要目標。據CSM媒介研究統計,公交移動電視的受眾有百分之六十六是公司職員和中高級管理人員。他們平均年齡37歲,工作穩定,受過良好的教育。其中百分之七十八的人群月收入超過城市平均水平。
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認識到移動電視的商業價值,并把這一渠道作為傳統電視營銷的互補性延伸。
作為國內一家主要的公交移動電視傳媒集團,世通華納為一千多家客戶提供服務。它們來自食品、飲料、金融、藥品、汽車、房地產等眾多行業。除了大量本土企業以外,部分世界五百強企業,如寶潔、聯合利華等,也都通過公交移動電視來打品牌促銷售。
2010年10月,自有服裝品牌網絡經銷商凡客誠品(以下簡稱凡客)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的公交移動電視系統投放了以演員王絡丹為代言人的視頻廣告。當年銷售額從2009年的6億元飛漲到20億。
凡客誠品副總裁楊芳表示,物流、倉儲、產品增量等因素都帶動了銷售增長,但是品牌傳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自從2007年創業以來,凡客誠品就一直在雜志和網絡上做廣告,主要是以產品為導向。然而,去年該公司在移動電視上投放的廣告是以品牌為導向的,主要目的是傳達性價比。
楊芳說:“我們想做的事情是人民時尚,那么就要讓我們的消費者在他們能接觸到的地方不斷地看到凡客,而且是在日常生活中去接觸。公交和地鐵是他們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同樣從移動電視廣告中獲利的企業還有上海有喜實業有限公司。2009年起,該公司在北京、上海、深圳的地鐵里投放了以臺灣著名脫口秀主持人小S為代言人的廣告,來宣傳自己的孕婦裝品牌“十月媽咪”。
在此之前,人們習以為常地認為,孕婦裝品牌要做廣告的話,應該在婦保醫院,或者是孕婦看的書籍中去做。但是該公司董事長趙浦提出, “十月媽咪”要做的不光是孕婦這個人群,還包括她們的老公、父母、公公婆婆,以及和她關系密切的朋友、同事。
據該公司市場部經理鄭蒙介紹,基于這樣一個理念,“十月媽咪”把廣告打在了公開的戶外場合中,經過兩年的努力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在做活動和特賣的時候,公司營業額的增長達到一倍到兩倍。以上海八佰伴的一個專柜為例,據保守估計,2010年這個專柜的銷售額可達400-500萬元。在上海和北京,該公司的市場占有率增長也非常明顯。
CTR數據顯示,2010年頭三個季度,中國廣告投放總額達645.3億美元,同比增長百分之十四。
去年11月30日,CTR副總裁田濤在大連開會,當時一邊坐著歐萊雅的代表,一邊坐著寶潔公司的代表。兩家都提出了同樣的問題:2011年我們肯定要增加廣告預算,但是增加的這部分預算投到哪里去?
現在電視營銷的力度很大,可是電視的性價比在迅速惡化,價格上漲的速度遠遠超過收視上漲的速度。相比之下,公交移動電視在性價比上具有一定的優勢。按刊列價計算,公交電視的廣告投放成本只相當于電視的百分之二十五到三十。
世通華納研究調查顯示,公交移動電視每天投放32次并覆蓋白天兩大收視高峰,持續21天以上可有效影響消費行為。
據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2009年監測,招商銀行在公交移動電視上投放信用卡廣告以后,有七成受眾增強了對“招商銀行”品牌的好感度,百分之三十八點六的乘客表示愿意辦理使用。
由于移動電視受眾的消費能力既不太高也不太低,許多廣告主近年來不斷增加戶外媒體的廣告投入,這也包括移動電視在內。CTR調查顯示,2010年第三季度,戶外媒體(含移動媒體)廣告投放金額達30.7億美元,同比增長百分之十九。
而今,很多企業已不滿足于移動電視,正把觸角伸向更廣闊的移動媒體市場。
鑒于目前中國有4.2億網民、2.77億手機網民,楊芳表示,凡客誠品今年在移動傳播和營銷上會有更重要的考慮。她告訴《中國日報》記者:“移動媒介和互聯網媒介在未來會有爆發性的效果。它的普及性、兼容性和傳播能力都是我們看重的,肯定會重點考量。”
如何利用手機平臺去做一些創新式的結合和突破仍然是她和同事們在不斷思考的一個問題。未來一段時間,凡客誠品會繼續把公共場所的LCD大屏幕作為和大眾接觸的一個重要平臺。
楊芳表示,“我們的消費者基本都是80后。他們喜歡動態的、帶光影的、新的東西。作為一個提供時尚的互聯網公司,我們愿意針對這樣的媒體去嘗試一些新的方式。至于它們對我們究竟會產生多大的影響,我們拭目以待。”
英文原文請見:http://m.orobotics.cn/cndy/2011-01/11/content_11822819.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中國日報記者 江雪晴 編輯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