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1月26日報道:新年伊始,當歐路莎公司的職員再度回到崗位時,他們受到了通常只有行政官員們才能享受到的熱情招待。
位于浙江省臺州市的這家廚衛公司總裁林華友,帶領整個管理團隊向這些員工的到來深鞠一躬,并給家里父母超過70歲以上的員工發了200元的慰問金。
這種做法是歐路莎最近引入的“先義后利”的企業文化的一部分。在中國這樣一個農民工社會地位很低的環境里,這種尊重員工的做法是很少見的。
根據湖南省商務廳的一份報告,工廠工人每周在生產線上至少工作60小時而獲得的收入僅在1000到1500元。報告還指出政府有時會忽視企業對員工權利的侵犯。
然而,面臨去年春節后用工荒重演的威脅,老板們被迫要采取更多的辦法來保持工人數量。
去年春節后,中國的東部沿海地區發生了幾十年不遇的用工荒。出口行業是受影響最大的行業之一。當訂單量在金融危機之后重新上升的時候,出口企業的生產量卻因為勞工不足而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結果是,全國的工廠都普遍提高了工人的工資以求招到更多的工人。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中國的出口額在2010年達到了1.58萬億美元,比2009年增長了31.3%。同時,摩根大通中國證券及大宗商品董事總經理兼主席李晶在一片發表在金融時報的文章中指出,去年長江和珠江三角洲的勞動成本上升了20%-25%。但是漲工資并沒有完全解決用工荒的問題。廣東省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廳在2010年底發表的一篇報告中稱珠三角地區仍短缺超過90萬的勞動力。然而官方數據顯示就在兩年之前,在金融危機爆發的時候,廣東省還有500,000的富余勞動力。報告還指出珠三角的三個主要城市:廣州,深圳,東莞,至少還缺少55萬勞動力。數以百萬計的農民工會在今年二月份回鄉過年。而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農民工選擇留守而不是返回城市中工作。
作為勞動力最密集的地方——廣東在2009年雇傭了約19億外來務工人員。然而根據當地人力資源部門的數據顯示,去年幾乎55%的工人在返鄉后并沒有在2月22日也就是春節9個假日后返回工作崗位。
“從現今的趨勢看,雇用者擔心越來越多的人愿意留守在老家并且這個現象愈演愈烈。”復旦大學經濟學院研究勞動經濟學的副教授封進說道。
浙江溫州金帝鞋業在去年給工人增長了20%的月薪,現在正計劃再增長10%,月薪將達到2300元。2009年的月薪為1600元。(該省的平均工資為1100元)
“我們去年失去了1000名員工,現在看來,今年還有很多人在節后不愿意回來。”來自擁有8000多名員工的副總經理鄭士禮說道,“我們不能再失去任何勞動力了,因為我們正計劃擴大生產規模。”
鄭士禮還說道,今年金帝會到更多的省份參加招聘會招募工人。
另外一家溫州的制鞋企業聚一集團則鼓勵工人們介紹朋友和親戚來廠工作并對每位介紹成功的員工獎勵200元。“我們真的很擔心年后的勞動力市場會發生什么樣的狀況,”總經理潘建中說。“介紹是一個更有效的方法來留住員工,跟自己的親戚和朋友一起工作的工人們會工作的更開心。”
南京安德門勞工市場上職位的工資在2010年上漲了將近50%。辦公室主任袁亮說他預計今年工資還會上漲。“現在不是民工找工作,而是工作找民工,” 袁亮說。 安德門勞工市場去年幫助6萬人找到了工作。
復旦大學的封進教授指出去年東部地區出現的民工荒并不意味著中國真的存在勞動力短缺,只是說明農民工們對工資有了更高的要求。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去年發表的人力資源白皮書顯示,到去年9月為止,中國農村還有1億的富余勞動力。
“政府近些年來對農業的優惠政策提高了務農的收入,如果在城里打工的工資不是那么高的話,一些農民工很有可能會選擇在家務農,”封進說。
2006年,中央政府取消了有2600年歷史的農業稅。據預測,農業稅的取消幫助全國的農民每年節省了500億元的開支。
同時,政府還加大了對農業的投資和補貼來鼓勵農民務農,而保護性的糧食收購價格保證了農民不受糧食價格大幅波動的影響。
政府對白小麥的收購價格從2006年每公斤1.44元提高到了每公斤1.9元。
“沿海地區的用工荒還跟二線城市的快速發展有關,比如武漢和重慶。” 中國社會科學院勞動與人力資本研究室主任都陽表示。“二線城市的工資隨著經濟增長,相應有所提高,很多農民工會選擇在二線城市找工作,是因為有時候或許離他們的家更近一些。”
專家們說用工荒的另一個原因在于年輕一代的農民工與他們父母一代的農民工有了不同的世界觀。
“新一代的農民工有一個相對來說好一點的生長環境,而且支持家庭的壓力并不是那么的大。” 復旦大學的封進教授說。“他們通常受到了更好的教育,從而更加注意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相對開闊的眼界讓他們更像城里同齡人擁有一樣的生活。”
新一代農民工對于低工資不滿和維權的意識在2010年的一系列罷工中得到了體現,包括廣東省佛山市的一次本田汽車零部件制造公司罷工事件。
同時農民工勞動仲裁的數量也有了大幅上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相關數據顯示,在2008和2009年期間,許多工廠因為金融危機而倒閉,全國每年有大約70萬件勞動仲裁案件,相比2007年數量翻了近一倍。
“支撐了中國30年快速發展的廉價勞工力時代已經結束了,”中國社科院的都陽說。“雇主們需要提高工資,要么就有可能面臨找不到工人的情況。”
花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沈高明說盡管中國的勞動力供給要在2015年才會達到頂峰,工人們的工時已經在不斷減少。
“當一個國家的人均GPD達到3000-4000美元,人們對休閑的需求上升,工時減少實際上減少了勞動力的供給,同時也是工資上漲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沈高明說。
復旦大學的封進教授預計未來五年內工人的工資會保持和GDP大致相同的增速,同時工人的福利和工作環境也會相應得到改善。
“十二五規劃草案中突出了要增加內需,這個政策實際上會支持農民工收入的增加,”封進說。
十二五規劃草案中提出要建立增加內需的“長效機制”,并指出內需的增加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一環。
都陽指出從長期來看勞動力成本的上漲并不是一件壞事。“因為它可以幫助企業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和資本密集型轉型。”
“中國正面臨一個轉折點,很多發達國家包括日本都經歷過類似的時期,” 都陽說。“轉型是必要的,它可以讓中國的發展更加可持續發展。盡管轉型中會遇到一些困難,但是這是一條正確的道路。”
1月10日,和其他很多的農民工一樣,張肖在福州火車站,坐在他的大包行李上在等回家的火車,跟他的朋友聊回家后要怎么過年。
“我老板給我開出了更高的薪水想讓我晚點兒回家,但是我拒絕了,我等不及要和我的兒子見面”張肖說。張肖是一個27歲的廚師,老家在成都。
“我春節后有可能不回來了,因為我計劃在家鄉開一個自己的小飯館。可能我的收入會比在這里打工少一點,但是生活成本也會低很多,而且離家很近,”張肖說。(中國日報記者 高長鑫 虞然 魏添 編輯 呂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