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3月8日報道: 歐洲分析家認為未來幾年內中國的對外出口將會從大量貨物驅動轉向利益驅動。
牛津大學國際經濟管理項目主任Ngaire Woods 稱“中國未來幾年最大的變化將是‘中國制造’的轉變”。在她看來,目前的“中國制造”僅代表在中國生產,而更多的制作環節如產品設計、產權、融資以及產品推廣都是在國外完成的。但是Woods 也表示,中國正在積極的參與每一個產品制作環節。在不久的將來,她相信 “中國制造”將會像時裝工業中的“意大利制造”一樣融入到各個環節中。
“十二五”規劃綱要將在此次人大會議上表決通過。此次綱要也被外界廣泛期待,認為會有刺激國內消費的措施出臺。這跡象表明中國將逐漸控制以出口和投資帶動增長的經濟。
面對外界的預期,英國工業聯合會駐中國首席代表Guy Drury認為,“中國市場上的競爭并不應只是在外貿市場的成本上而應該上升到產業鏈上。”
英中貿易協會首席執行官 Stephen Phillips 認為“中國政府能在十二五綱要中著重發展國內市場是很好的,這會有助于在宏觀層面上實現貿易平衡。”
中國的外貿出口在歐洲當地經濟和消費中發揮重要的作用。許多產品是歐洲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這顯然為消費者提供更具競爭力的價格和更多的選擇。
但是Drury 指出,在現階段,中國的出口包含了很多來自其他國家的專有技術,例如,在高科技產品的組裝,許多的零部件都是從國外進口,在中國組裝,然后以成品出口。
英格蘭及威爾士法律協會國際政策顧問Jack Yu則認為中國的政府和企業應該注意平衡出口的過渡。
中國商業的官員認為中國應進一步提高出口競爭力,更加注重知識產權保護,建立更多的增值產品的分銷和營銷渠道。商務部副部長鐘山在周二的中國東部博覽會上海開幕式上表示:“盡管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外貿出口國,我們的貿易還是被各種各樣的問題所困擾,其中一個就是質量和相對利潤薄的困擾。”
據官方數字,中國的貿易順差在2010年下降了6.4 %,其中出口跳增31.3%,進口比上年激增38.7%。今年一月,中國的貿易增長強勁時,出口增長37.7%,進口猛增50%。展望未來,戰略情報全球情報公司副總裁Rodger Baker說:“中國的產品正在提高它的技術含量,并且正在和歐洲的產品競爭”
Jack Yu 認為“看到中國的企業從‘中國制造’到 ‘中國設計’的流動,這是很有意思的。”
此次的兩會還將對發展新的戰略工業提出綱要,例如替代能源,高端制造業和低碳技術。
Jack Yu 建議說,一些歐洲的產品應該促進他們的尖端設計、技術以及“綠色”,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中國買家的環保意識已經成為趨勢。(中國日報記者 張春燕 張海洲 編輯 呂捷)
外國專家、大使、關于我國“十二五”的觀點闡述
美國企業研究會的常駐學者Philip Levy :
如果中國經濟能向國內消費驅動轉變將會使中國人民受益并且會促進全球再平衡。“這樣的轉變很可能會緩解中國與重要貿易伙伴的緊張關系。政治上來看,美國應該區分清楚貿易不平衡的部分哪些是沒有什么經濟意義的,哪些是有經濟意義的。這個區分是可行的。”
尼日利亞駐華大使,阿米努·瓦里:
“首先我要祝賀中國取得的巨大成就,已經在世界經濟中躍居第二位。這對于尼日利亞來說是一個鼓舞。關于中國經濟對我們的重要性這點,尼日利亞中央銀行已經把人民幣作為可兌換貨幣,在尼日利亞可以與奈拉進行兌換。這個發展受到了在尼中國商界的歡迎和贊許,因為這樣可以增進雙方經濟與人民間的合作。”
英國駐華大使吳思田:
“雙方政府設立了2015年之前雙邊貿易額達到1000億美元同時加大雙邊投資的目標。 英國已經是最大的在華投資者之一,尤其是在能源,零售和財經相關領域。我們在很多產業中已經快速增加了出口商品和服務,比如汽車和航天業,高級工程業,創意和設計產業,低碳綠色科技,城市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生命科學。現在又超過八萬名中國學生在英國學習。也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在英國投資并把國際總部設立在英國。同時,越來越多的英國公司在其他國家也跟中國公司有著合作伙伴關系。兩國也擁有非常特殊的財金融界重組和低碳發展的政策合作。”
土耳其駐華大使Murat Salim Esenli 穆拉特·薩利姆·伊森里:
“第十二個五年綱要非常實際。它對中國轉型的關注很到位,能讓整個社會輕松面對21世紀下半葉。我堅信第十二個五年綱要能讓中國成為一個更加和諧的社會,也能穩固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突出地位。這個綱要會給所有發展中國家帶去榜樣,不管國家大小。制定的目標能使中國轉變成為一個創新型服務型國家。這對于中國來說非常重要,所以這將會在21世紀的經濟和金融中扮演者領導角色。這個綱要也致力于消除一切在經濟,環境和社會領域中的困難,從而為生產型社會轉為創新型社會提供一個平穩的過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