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六千年前,中國人的祖先發現鹽可以幫助長久保存食物。今天,我們已經有更好的保存食物的方式了,但腌制食物依然很受國人歡迎。人的味蕾已經被現代食品工業毀掉了,仿佛只有多放,再多放一勺鹽才能滿足人的口味需求。其實,對鹽的依賴正在損害人的身體健康。
研究發現過量攝入鹽會引發許多疾病。研究人員已經發現,過量食鹽會使血壓升高,而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誘因之一。悉尼大學醫學教授布魯斯·尼爾在2010年年底由喬治全球健康研究所(George Institute for Global Health)舉辦的一次慢性病防治論壇上表示:“一個人每天多攝入一克鹽,心臟收縮壓就會提高0.4毫米汞柱。”他說,每天少吃3克鹽將會把患中風的可能降低15%,心臟病幾率降低9%。減鹽的效果將隨著時間的延長而積累。我們的身體每天只需要1克食鹽。對絕大多數國家而言,食鹽消耗量比每天1克的理想數值高出五到十倍。
中國人每天平均食鹽攝入量約為12至14克。2002年,世界衛生組織設定成人人均每天最大食鹽攝入量為5克。中國目前高血壓人口超過1.6億。中華醫學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有300萬人死于中風,這一數字超過1985年的兩倍。倫敦沃爾夫遜預防醫學會(Wolfson Institute of Preventive Medicine)心血管病教授格拉漢姆·麥克格雷格說:“如果中國人每天鹽攝入量能降低到五到六克,那么每年可以挽救36萬本來要死于中風和心臟病的人。”
麥克格雷格希望政府能夠立刻組織一場全國范圍內的減鹽運動。他建議對農村和城市居民應當采取不同的減鹽策略。中國農民吃鹽主要來自烹飪過程中加入的食鹽。城市居民吃的食品企業加工生產的食品比農民多得多,這些食品中的鹽在城市居民食鹽攝入量中占據相當大的比例。
但絕大多數消費者并沒有意識到食物工業產品中的含鹽量大都已經超過了他們的實際需求量。事實上,培根和熏魚里的含鹽量是海水含鹽量的兩倍。醬油是中國北方烹飪過程中常用的調料,100克醬油含鹽20克。
許多歐洲國家開展減鹽運動已經有半個世紀了。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尼泊爾、肯尼亞、加納和許多拉丁美洲國家全都在積極地考慮為國民減鹽。英國的減鹽運動表明,在減鹽運動中每投入1英鎊,就可以節省300英鎊因鹽引發的慢性病治療費用。
麥克格雷格認為,政府、媒體和食品工業都應該積極參與減鹽運動。政府應該負責協調和組織媒體的宣傳活動,公眾應該深知過度食鹽背后的風險。政府也有責任制定嚴格法律,強迫食品工業降低其產品中的含鹽量。
喬治全球健康研究所所長武陽豐說,北京市政府已經開展了相關運動。北京郊區有越來越多的村莊可以買到替代鹽。現在,北京市里超市貨架上,低鈉鹽被擺在了顯眼的位置上。衛生部疾控中心疾控局副局長雷正龍說,中央政府已經將低鹽飲食看做一個公共健康問題,專項資金支持的新一輪醫療改革將涉及減鹽項目。(中國日報記者 李洋 編輯 裴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