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老年癡呆的嚴峻形勢
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3月22日報道:徐某最喜歡坐電梯玩兒,上上下下。這位73歲老人是北京一家養老院的老年癡呆癥患者。他不喜歡跟大伙兒一起呆在公共娛樂室里。他在耳朵里塞了棉花球,把自己和這個世界隔開。
“他剛來這里的時候,到處大小便,”養老院的護士王英麗嘆息道:“誰會想到他以前是個航天工程師呢?!?/p>
據國際老年癡呆協會中國委員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截止2009年,中國有超過600萬老年癡呆患者。而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副秘書長劉紅塵估計,目前中國有上千萬的老年癡呆癥患者,而大多數患者缺少制度性的保障和專業的醫療護理。
“在中國社會老齡化的挑戰中,最可怕的不是我國龐大的老年人基數,而是如何處理老年癡呆和其他癡呆癥的問題?!眲⒓t塵說。
令人心碎的特殊群體
“一天,一個90多歲的老奶奶一醒來就恐懼地說地震了,她必須得逃跑,”39歲的志愿者張大諾說。從2003至今,這位全職志愿者在北京松堂關懷醫院共照顧過60到70個患有老年癡呆癥的老人。
多年的志愿經驗告訴他,和老人對峙事實,立即糾正,起不到什么作用。所以他騙老奶奶說他已經和地震局的人聯系過了,剛才確實發生了地震。不過是很小的一次地震,沒有驚慌逃跑的必要。聽到這話,老奶奶才放松了緊張的神經,感到安全了。
“另一個癡呆老人甚至央求我把他用力往墻里推,他覺得自己可以穿墻而過。”張大諾回憶道。
癡呆老人產生幻覺,并對周圍的環境產生害怕和懷疑是常有的事情。
“我的工作就是幫助他們消除緊張感。”張大諾說。
這些故事聽起來或許可笑,然而對于老年癡呆癥患者的家人來說,絕大多數的時候是令人悲哀的。
王文潔的奶奶就是在照看老年癡呆癥患者的時候去世的。王文潔的姨奶奶在70歲左右開始出現老年癡呆癥狀。病情發作的時候,她會狂躁地罵人,說一些令家人傷心的話。那時候王文潔還很小。
一天,奶奶獨自在家照看姨奶奶。到了飯點兒,為了防止姨奶奶走失,奶奶把她鎖在里屋,自己在廚房做飯。
然而當家人回來時,他們發現姨奶奶仍然在里屋大聲叫罵,而奶奶躺在屋外的地上,心臟病發作,已經沒有了呼吸。
“普通人家根本沒有辦法照顧好老年癡呆病人,”王文潔說?!白詈玫霓k法是尋求專業幫助。”
有限的選擇
然而,絕大多數普通養老院并不具備接收癡呆老人的能力。建于2006年的北京英智老年公寓是少數幾家接收癡呆老人的民營養老院。
“目前入住在我們老年公寓的40個老人里面,有大約30%是癡呆老人,”院長關曉立說。關院長曾經在瑞典生活工作16年,對瑞典的養老機制很熟悉。
通過用心的細節處理,英智老年公寓將瑞典的護理質量帶到了這個老人院。公寓的每間房門上貼的不是房間號碼,而是該房間老人自己的照片,方便對數字不敏感的癡呆老人更容易地找到自己的房間。為了避免鮮亮的顏色,例如紅色對癡呆老人的刺激,公寓的墻面也統一刷上了一層淡淡的黃,綠和藍色。而房間內床頭的墻面卻是深綠色,來提示癡呆老人每次都把頭睡在正確的床頭的方向,這樣他們才不至于因為抬手摸不到呼叫鈴而著急。
在入院之初,每位老人都要接受心理和生理的評估測試。有認知障礙的老人,例如老年癡呆患者和摔倒風險高的老人會被定為更高的護理級別,收費也相應更高。
“我們目前的收費在4000元到8000元一個月,”關曉立院長說。
英智老年公寓的絕大多數老人都來自相對富裕的家庭。你能在這里找到清華大學的退休老教授,協和醫院的退休大夫,國家重點部門的退休工程師等。
根據北京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北京市退休職工2010年的平均退休金為2032元。北京市職工2009年平均工資為3726元。這意味著,普通老百姓很難承受諸如英智老年公寓等這類高端養老機構。
入院難
在國家強大的財政支持下,公辦養老院的收費被嚴格控制在市場價格以下。北京市第一社會福利院的平均收費在1050元到1500元一個月。這些費用包括標準間住宿,附屬醫院的服務,漂亮的花園,24小時保安和一系列的文娛活動,從學習英文到打沙狐球,從寫書法到上網。
“我們只接受符合我們入院條件的老人,”第一福利院的副院長周卡說。“目前我們不接收患有老年癡呆等精神疾病的老人?!彼忉尩溃@翰痪邆溥@樣的護理條件,也沒有相應的專業護理人員。
其他許多公辦的養老院也同樣不收癡呆老人。別說癡呆老人,就算是那些符合入院條件的老人,都要排好多年的隊才能入院。
“這里絕大多數新入院的老人都是早在2004或2005年就跟我們注冊了的,”福利院業務科的尚振坤說。“每天我們都要花很多時間跟家屬解釋,這么漫長的等待,因為實在是老人太多了?!?/p>
據全國老齡委員會工作辦公室的數據顯示,截止2009年底,中國有1.67億60歲或以上老人,而預計到2015年,這部分人口將達到2.16億,約占全國總人口的16.7%。
也有接收癡呆老人的公辦養老院,例如北京松堂關懷醫院,北京第三社會福利院和上海第三社會福利院等。但是有限的床位對于數以百萬計的急需看護的癡呆老人來說,這樣的等待太過漫長。
民辦養老院的加入
“你要么有關系,要么有錢才能進得去公辦的養老院,”哈爾濱福壽康樂老年公寓的老板周岳說。
自從2006年從塑料廠下崗以后,周岳買了兩套居民公寓,開始招收小區里的老人。目前有大約20位老人住在她共140多平米的老年公寓里,其中三人是癡呆老人。
哈爾濱至少有上百家民營養老院,而公辦養老院卻只有四家。
“民營養老院承擔了中國大部分的養老任務,”上海的張民生說,他的民生養老院建于1999年,是上海最大最早的民營養老院之一。
民政局和公安局的工作人員會定期去正規注冊的民營養老院檢查,然而非法經營的養老院的質量卻很難有保障。
“我們小區里就有一家沒有注冊的養老院,連癡呆老人抹在墻上的大便都懶得清理,鄰居因那熏人的臭味兒撥打110投訴了好多次,”周岳說。“至少我家養老院不臭啊?!?/p>
上海的張民生說中國的養老形勢和很多發達國家相比,完全顛倒了。
“有錢的,健康的老人在公辦的養老院里唱著歌打著麻將,占著這個國家的養老資源,”張民生忿忿地說?!案F的,病的老人卻在服務低下的民營養老院里呆著?!?/p>
民營養老院的風險
事實上,絕大多數民營養老院也不愿意接受癡呆老人。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害怕吃官司。
例如,2010年5月,一位老人在上海一家養老院獨自進食時,被食物噎住致死。其家人向養老院索賠38萬元,法院最終判罰養老院賠付15萬元。
然而讓張民生和其他民營老板最害怕的是癡呆老人可能對自己做出的那些可怕的事情。
“我曾經遇到過老人要跳樓,”張民生說。“我在那老人的床上裝上鐵籠子,公安局人員卻說我非法拘禁,消防工作人員又說這種做法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我馬上拆掉?!?/p>
據調查,中國養老院近年來發生的所有重大責任事故都與癡呆老人有關。
目前中國沒有專門針對老人在養老院看護下發生事故后責任認定的法律。因此很多民營養老院直接拒收癡呆患者等高危老人,更大程度地降低風險。
因此,癡呆老人只好留在家里或者陷入更糟糕的情況。
“我曾經去過北京一個精神病院,發現那里絕大多數的老人其實都是老年癡呆癥患者,然而他們卻被人用繩子綁在椅子上,像精神分裂癥或者其他精神疾病患者一樣被對待,”老年病專家田金洲教授說。
有待改進
田教授是北京中醫藥大學神經病學中心的主任,同時任東直門醫院的副院長和主任醫師。他擁有英國的頂尖大學的臨床神經科學理學博士學位,也完成了神經心理學博士后的研究工作,是我國老年癡呆癥領域的專家。
然而他2005年回國的時候,差點連工作都找不到。
“人們看見我時,還笑話說‘看,癡呆專家又來了’,”田教授回憶說,“老年癡呆癥在中國被大大地忽視了?!?/p>
目前中國65歲以上的老人患有老年癡呆癥的患病率達4.8%,中國每年新增100萬的老年癡呆癥患者,田教授介紹說。然而在中國的任何一家綜合大醫院里卻找不到一個專門診治老年癡呆癥的科室。很多患者家屬帶著患者在尋求治療過程中走了很多彎路。
“大部分找到我的癡呆老人都已經是中度或者重度癡呆了。”田教授說。
美國有300多家老年癡呆癥中心,為各地老年人提供診斷,治療,康復和日常護理等綜合服務。中國這樣的機構目前連一家都沒有。
“我國目前連老年癡呆癥統一的診斷標準都沒有?!碧锝淌谘a充說。
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副秘書長劉紅塵更擔心,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第一批計劃生育政策下的獨生子女們將面臨照料四位老齡父母的狀況。他認為要解決中國老年癡呆的難題,應該從兩方面入手。
“所有綜合性大學應該開設認知障礙或者老年癡呆方向的研究生專業,”他說,“每個綜合性大醫院應該至少有一個房間,里面配備醫生,不干別的,專門看老年癡呆癥?!?/p>
英文原文請見:http://m.orobotics.cn/usa/china/2011-03/22/content_12206776.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中國日報記者 李理 編輯 呂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