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3月25日評論版頭條文章:3月19日,法國空軍對利比亞政府軍實施空襲,致使即將由卡扎菲重掌局面的利比亞局勢急轉直下。西方對利大打出手的后果如何,再次引起世人關注。卡扎菲其實是在處理國內事務,之所以在危機中孤立無援,主要是由其自身原因造成的。遠因是他在國內治理上獨斷專行和分配不公埋下動亂隱患,以及長期以來不屈服西方壓力而與其結下恩怨。近因是他動亂以來外交言論不明智,即使在西方磨刀霍霍、準備對其痛下殺手之時,也未能及時把握風向,爭取到有利的外交回旋余地。其結果,不僅西方國家必欲除之而后快,就連阿拉伯聯盟也棄他而去。這既是他不識時務,狂妄自大,缺乏外交智慧的結果,更是西方長期奉行的分化瓦解阿拉伯國家戰略合乎邏輯的發展。
眼看利政府軍節節勝利,西方國家指望反對派推翻卡扎菲的夢想破碎。因為滅掉反對派后并看清西方真面目的卡扎菲若重新掌權,不僅徹底放棄對西方的幻想,而且因仇恨而可能尋機報復。這是西方不希望看到的。雖然因阿伊教訓及經濟危機拖累而對利動武謹慎再三的美國一開始甘作壁上觀,但急于爭奪地中海主導權的法國不失時機地跳出來,希望打破美國的中東戰略計劃。但是,沒有美國支持和參與,面對強硬的卡扎菲,作為沒落的昔日列強,英法可能有心無力。法英美三國雖有分歧,但對空襲利比亞一拍即合。已習慣武力手段的美國,迅速上演拿手好戲。為設立禁飛區,法英美力圖摧毀利比亞防空系統。但它們要顛覆卡扎菲政權的行動,已超出安理會1973號決議要求。
迫不及待對利動武表明,西方大國想對卡扎菲新仇舊恨一起清算,徹底拔掉號稱北非王中之王的反西方旗手,何況卡扎菲本來就背負著獨裁者的罵名,而西方自以為占據國際道義制高點。為此,一定要借機打掉不聽話的卡扎菲,尋找新的代理人,并通過西方掌握的國際話語權制造借口,即卡扎菲屠殺人民的暴行。但幾輪空中打擊之后就已造成大量利比亞人死傷,完全背離聯合國為保護平民設立禁飛區的初衷。正如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戰事那樣,西方軍事行動既不是為了解放利比亞人民,更不是推動人權民主,而是覬覦利比亞蘊藏豐富的石油資源。看來,卡扎菲和利比亞人民的命運正如薩達姆和伊拉克人民命運一樣悲慘,都是石油惹的禍。
卡扎菲使用轟炸機對付國內反抗者,開啟了武力鎮壓的惡劣先例。但全副武裝的反對派是要推翻政府。面對你死我活的較量任何政府都不會心慈手軟。所以,利比亞沖突充其量是場內戰,雖然難免傷及無辜,但迄今并未造成大規模人道主義災難。即使卡扎菲的暴行應該受到國際社會譴責,而安理會也同意采取措施防止事態惡化,西方大國是否就該對其大開殺戒呢?如果卡扎菲為獨裁而殺戮人民不可饒恕,大國以人道主義干預之名行強權政治之實,同樣不能容忍。伊拉克和阿富汗的結局表明,那些認為人權大于主權的觀點站不住腳。從埃及到巴林動亂以來的美國和西方反應看,所謂的民主人權和道義,不過是西方謀求自身利益的遮羞布。薩科奇不就接受過卡扎菲的盛情款待嗎?
利比亞局勢的走向將由大國博弈的結局來決定,但現實問題已上升到反帝國主義侵略的老話題上。西方空襲利比亞不過再次證明了國際政治百年不變的現實:它不僅是自美國北約粗暴轟炸前南斯拉夫、赤裸裸入侵伊拉克以來的強權即真理霸權邏輯的自然延續,也是19世紀以來西方殖民主義陰魂不散的表現。如果強國可以隨便干涉一獨立主權國家,只能表明人類自以為進入民主和平時代的想法有多么天真可笑。看來世界仍然奉行弱肉強食的叢林規則,即便以聯合國名義進行的干預,也會被西方所綁架。特別是對首開殺戒的巴林包庇縱容并默許沙特武力鎮壓的雙重標準,必將使西方失信于阿拉伯人民,再次埋下恐怖襲擊的種子。法英美意的武力入侵行徑理應遭到國際社會一致譴責。
英文原文請見:http://m.orobotics.cn/opinion/2011-03/25/content_12225240.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 李慶四 編輯 呂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