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3月25日發表言論:《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簡稱十二五規劃)已經在3月召開的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獲得通過。規劃綱要中提出,從現在起到2015年,城鎮化率在未來的5年中將增長4%,達到51.5%。
在規劃綱要中,除了城鎮化地區以外,還將劃分農產品主產區和重點生態功能區。38個大中城市將建進一步擴大,成為21個城市中心區。
在采訪全國人大的分組討論會時,我發現有些地方官員對這個發展有些疑慮。很多官員希望能對這些不同的主題功能區有更明確的界定。
很明顯這些官員都渴望他們所在的地區能得到跨越式的發展,盡快實現城鎮化,而不是成為生態功能區或是農業區。
在他們看來,城鎮化吸引投資最快,積累財富最快,提供更多就業,促進消費以及由此而提升GDP。他們的觀點正好回應了經濟學家鄭新立的意見。他在2年前就認為,從1997年到2007年,這十年時間我們的城市化率提高了14個百分點,對經濟發展的貢獻極大。
那些贊成快速城鎮化的學者們指出,一些發達國家的城市化比例已經超過80%了。
他們對建成大城市熱情真的應該有所克制。中國不能盲目追尋某些發達國家或新興經濟體的模式。
我們都對城鎮化過快發展帶來的問題印象深刻,比如住房短缺,交通堵塞,環境污染以及貧富分配不均等等。
為應對這些問題,城市管理者已經面臨兩難的境地,比如說在保護老建筑和建設新大樓之間的麻煩。舉個最近的例子,南京市政府正在雄心勃勃地發展新地鐵項目,同時要拓寬街道。這就需要砍掉或者移走數百棵梧桐樹,其中有一些是樹齡90多年的老樹了。
對南京人來說,這可有點過分了。結果有7,000多人通過各種形式請市政府重新考慮修改發展計劃。這周市政府終于答應了民眾的要求。
根據世界銀行去年12月公布的一份報告,城市消耗了世界全部能源的80%,而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80%也是來源于城市。若是沒有一張清晰的低碳發展的路線圖,中國城市將成為巨大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地方。
有鑒于此,我們一定要記住,要是沒有嚴格的管理,快速城市化將很快耗盡自然資源,特別是土地和水源,而這兩樣正是與其它國家人均相比,我們所最缺少的。
中國的人均淡水擁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真要勸告我們的官員,在城鎮化過程中可再不能“大躍進”了。
國家要做的正是十二五規劃所指出的,農村和城市要協調發展,做到經濟發展與節能并舉,在現代化和自然資源保護方面做到平衡。
只有平衡地發展,才能達到我們的目標,改善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
英文原文請見:http://m.orobotics.cn/opinion/2011-03/25/content_12225136.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作者是中國日報專欄作家 黎星 編輯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