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5月24日報道:商務部官員表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協定的實施讓印尼及其包括能源以及農業等相關行業的貿易和投資都非常受益,印尼方面指責自貿區損害其相關產業利益的說法并要求修改相關協定的做法是沒有道理的。
就日前印尼境內最大的日報羅盤報(Kompas)責備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協定使得其五個主要行業的收益減少、失業增加的說法,商務部國際司處長蔣季青表示并不同意。
“(銷售和利潤下滑的)問題應該歸咎于其行業自身競爭力不足,而非是中國東盟自貿協定造成的影響,” 蔣季青表示。
這五個行業包括電子、家具、五金、機械和紡織品。
另外,“對于印尼而言,自貿協定利大于弊,而且受益將是持續的,” 蔣季青說道。
2010年1月,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建立,印尼作為成員國之一,與中國和十個東盟國家之間將逐漸實現零關稅,消除投資壁壘。
印尼對華出口從2006年的96.1億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207.5億美元,年增長率為21%,比同期東盟國家對華出口的增長率高出6個百分點。
蔣季青表示,“非油氣產品的出口大幅增加,” 2006年至2010年的年度增長率高達24%。
印尼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包括焦炭,可可粉和棕櫚油。這些非氣產品已成為出口的主要來源。2010年,這些產品的出口達到141億美元,中國也超過美國成為第二大非油氣產品的進口國,僅次于日本。
“中國將在一、兩年內成為最大的進口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學者趙玉敏說。
中國對印尼的投資同樣大幅增長。截至2010年末,1000多家企業在印尼的總投資額達到60億美元,創造了30000個工作機會。投資領域主要在基礎設施建設和能源方面。
“印尼成為中國投資的一個主要對象,” 蔣季青表示。
商務部數據顯示,2005年至2009年間,中國對印尼投資5.68億美元,在十大東盟國家中位居第三位。
但根據印尼數據顯示,在印尼直接外商投資國家中中國只是位居第十三位。印尼副總統布迪約諾(Boediono)呼吁中國更多的去投資,尤其是投資其制造行業以幫助印尼加強行業競爭力。
印尼政府的官員們也在很多場合下表示,印尼將加快鐵路、公路、港口和電信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帶動國家經濟的發展。
“印尼寄重望于中國,因為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外匯儲備和強大的制造實力,可以提高印尼的基礎設施和制造能力,”趙玉敏說道。
“隨著印尼投資環境的改善,諸如日益強盛的經濟和有素質的勞動力,中國在印尼的投資不可能不會增長?!?/p>
在溫家寶總理最近訪問印尼期間,中國宣布對印尼的出口賣方信貸在18億美元的基礎上,新增10億美元,以促進在印尼的基礎設施建設。
較弱的競爭力
印尼商界批評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協定制止了印尼一些行業的發展,攫取了他們的收益,因此要求在自貿協定的框架下對具體條款作出修改。
“這些埋怨沒有道理。有些行業,比如紡織和輕工業,是其本身不具備競爭力。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事情與自貿協定根本沒有關系,” 蔣季青表示。
“改變自貿協定的條款是不可能的,因為這牽扯到其他多個東盟國家?!?/p>
同時,印尼貿易部長馮慧蘭(Marie Elka Pangestu)也于近日表示,討論更改協定條款是不可能的,不過印尼政府將在某些具體的行業增加進口關稅,當然這些對策對所有國家都通用的,包括中國。
英文原文請見:http://m.orobotics.cn/bizchina/2011-05/24/content_12565900.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中國日報記者 丁清芬 編輯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