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6月23日報道:各地生豬價格不斷飆升,在去年的4.8元/斤的基礎上翻一倍,漲到這個月的9.6元/斤。與此同時,豬肉批發價也不斷上漲,6月22日豬肉價格再創新高,平均價格為25.46元/公斤,比6月21日(23.91元/公斤)豬肉均價上漲1.55元/公斤,在目前我國整體通脹壓力較大的背景下,豬肉價格也同樣觸動著每個人的神經,為此,中國日報記者深入探訪了從豬圈到超市的各個環節,尋找豬肉漲價背后的原因。
專家指出,豬肉漲價主要是由于供應短缺以及生產資料價格上漲造成的,不僅增加了通脹的壓力,同時也打擊了屠宰場,給消費者增加壓力。
從今年年初開始,山東淄博市臨生豬價格一路走高,近日已達到9.6-9.7元每斤,當地人普遍估計,生豬價格將很快突破10元大關。該市臨淄區的生豬養殖戶王玉貴養豬10余年,但他從來沒有經歷過這么高的生豬價格,將近是去年3月份生豬價格4.8元每斤的兩倍。
王玉貴正在聯系收豬人,準備將家里的10余頭豬賣掉。但是讓他發愁的是,家里剩下的60頭豬還不到200斤,想在這個時候買個好價錢也不成。像當地很多生豬養殖戶一樣,他也擔心自己可能會錯過這個黃金階段。
“疾病是一大殺手”
也許老王沒有錯過時機,因為分析師預計,在年底之前豬價將一直保持上漲趨勢。
“這次漲價是生產周期的問題,豬價大概需要一年半的時間從低谷升到頂點,豬價去年6月觸底然后一直攀升,豬價要一直漲到下一批豬出欄為止,大概要6到8個月的時間,”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祝寶良在接受《中國日報》采訪時說。
李永強對賣豬卻不著急,62歲的李永強養豬就養了21年。“存欄的豬多養一個禮拜,一頭豬可以多賣100多塊錢。”李永強上周四剛剛賣了400頭豬,不過他發現豬價從進了6月就一天一毛的往上漲。多樣一周一公斤豬就能多賺1元到1.2元。李永強在北京順義區的大孫各莊村養了6000多頭豬。
“山東去年生豬存欄量4000萬頭,其中淄博養殖了100萬頭,但是由于去年冬天的異常天氣原因,今年全市生豬存欄量降到了不到95萬頭,”淄博市畜牧局生產科副科長薛樂泉告訴《中國日報》。
通常每年的5、6月份是生豬出欄的淡季,大部分生豬還打不到市場要求的200斤重,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此時的供應量,從根本上導致了生豬價格的上漲,畜牧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淄博當地養殖戶告訴記者,養豬的成本為4元/斤,去年生豬價格一度跌到4塊多,很多人賠了前幾年賺的錢,因此養豬農戶都放棄了這個生意,改去市里打工。老王村里去年還有24戶人家養豬,今年驟降到了7家。而生豬數量也從去年的2900多頭下降到目前的1200多頭。
同時,母豬和生豬生病也是養豬的另一大殺手。薛科長介紹說,去年冬天,淄博地區近20%的豬得病了,很多母豬不懷孕或者流產,導致豬苗產量大減。老王家里的10頭母豬中一半都沒能順利產下豬仔,他不得不以很低的價格將這些母豬出售出去。而這一賣就讓他們家里的豬仔少了近40頭。
“疾病是養豬的一大殺手,雖然我們已經很用心地做防疫工作,最后還是有很多豬得病,從而大幅影響我們的收入和市場供應,”老王說。
人力成本擠壓生豬利潤空間
搜豬網的首席分析師馮永輝說,除了供需缺口之外,玉米價格的上漲也拉高了豬肉和生豬的價格。
“玉米占了豬飼料60%的添加比,豆粕占20%,但玉米的價格從08年4月的1.75 元一公斤漲到了2.2元,在今年3月就先于豬肉和生豬價格再創歷史新高。”
但北京的養豬戶李永強認為,在目前的通脹下,玉米價格低于3塊一公斤都是可以接受的。
在淄博,每頭生豬需要喂養500斤玉米面。五年前,玉米0.8元/斤,但今年漲到了1.15元。這就意味著一戶養豬100頭的話,每年需要在玉米上多花費12250元。
馮永輝說,人工成本的上漲也推高了豬價。“人工成本上漲了20%以上,一個農民工去年一個月掙2000元左右,今年一個月至少也要2500到3000元。”李永強對于人工成本的上漲也表示認同。
“以前一個工人一天就給他們5塊錢,現在一天要100塊,就算我一年開十幾萬,也沒多少大學生愿意進養豬場當技術員,進了養豬場就像進了監獄,里面又臟又熱,吃住都在里面,一年到頭沒有假期,連媳婦都不好找。”
“我們期盼價格穩定”
生豬養殖戶表示,目前的生豬市場主要靠價格杠桿調節,經常會出現大幅價格波動。我國正在建設生豬儲備體系和凍豬肉儲備,用于平抑生豬、豬肉價格。同時,國家也在生豬價格跌幅過大時為農戶提供補貼,養豬50頭以上的散戶可以獲得母豬每頭150元的補貼。
但是,老王認為,最重要的還是要穩定生豬價格。相比較與去年生豬大跌時他們家虧損的10000多元,政府發放的1500元補貼僅僅是九牛一毛。
“我們農民不圖別的,就是指望著生豬價格穩定一些,風險小一些,這樣養豬才能掙幾個錢,”他的鄰居王大叔說。
大型養殖廠的巨大優勢
相比于散戶,大型生豬養殖廠在防疫條件、應對大幅價格波動更有優勢。淄博畜牧局相關負責人認為,散戶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來改善養豬條件,包括疾病防控。
在淄博,修建一個容納100頭豬的豬棚需要花費30萬。如果一家散戶放棄養豬,考慮到首次投入,他們基本不會在加入到養豬的行列當中來。
淄博畜牧局薛科長告訴中國日報記者,目前國家積極推行生豬標準化養殖,500頭以上的規模企業即可獲得國家扶持。客觀來說,他們有更多的資金支持。在淄博,100多家企業飼養1000頭以上生豬,他們也是政府支持的重點。
“目前生豬價格上漲的空間比較小,再過兩個月數百萬頭生豬將進入市場,屆時供求關系將有所改善,”薛科長介紹道。
祝寶良說國家除了通過儲備的手段稍微調下豬肉和生豬的價格,恐怕對于價格上漲也沒法調控,因為豬養不出來。
一頭母豬在長到8個月大的時候開始發情,但養豬戶一般在豬第三次發情的時候配種,第一、第二次發情期的配種一般也就產個三四頭、六七頭小豬,而第三次發情期的配種可以產8到9頭小豬,配種大概需要2個月的時間。懷孕114天,差不多4個月,豬苗從落地長到110公斤出欄需要6到8個月。
生豬價格如果低于14元一公斤,養豬戶就賠錢,養一頭豬的成本就要1500元。生豬價格達到19.8一公斤的時候,一頭110公斤的豬可以讓養豬戶掙500元左右。
李永強也認同,“豬價要到明年6月新豬出欄了才能下來,這至少得需要一年的時間,因為之前價格低、鬧豬瘟好多養豬戶把母豬和種豬都殺了。”
不過李永強說雖然價格高,很多養豬戶寧肯去打工也不愿意再進入這個行業。
“散養戶經漲不經跌,賠上一次可能就全軍覆沒了。這個行業回報高,風險也高,07、08年行情波動,散養戶把心都傷透了,再說了,散戶除了有點資金,沒有技術,經不起折騰。”
大孫各莊10年前有100多戶養豬,現在也就剩下20戶左右還在堅持,其中母豬超過50頭的不足5戶。
未來豬的需求也推高了豬苗的價格。
“年底的時候豬苗8塊錢一斤,現在是18塊,一頭豬苗大概50到60斤,現在一頭豬苗就要1000塊。長到220斤出欄得喂500斤玉米,這得要600塊,疫苗什么的都要花錢,豬苗漲價也使好多散戶離開這行,外出打工一天可以穩賺70、80塊錢。”
豬苗的死亡率高也使很多散戶離開了這個行業。
“死亡率70%多,一頭母豬一年生兩窩,應該在15頭小豬,但現在能有個13、14頭就不錯了。”
收豬困難 屠宰量下降兩成
人們通常認為,豬肉漲價了,屠宰廠會更賺錢。其實不然。淄博當地最大的生豬屠宰企業齊美斯廠長張友唐表示,生豬上漲后廠里的利潤降低了近20%,主要是因為收豬很困難,銷售額降低了。
齊美斯去年每天處理300-400頭豬,供應近15噸鮮豬肉。然而,現在每天只能處理200頭豬,因為收豬很困難。每天早晨齊美斯公司派出6、7個收豬人去各個村子收豬,生豬最小為200斤。
崔永順為齊美斯收豬已有五年時間,最近他每天早出晚歸,中午趁著送生豬回工廠的時間吃頓午飯。“最近想收到200斤合格的豬越來越難,大家的豬圈里都是小豬。”
6月20日,中國日報記者見到崔永順時,他在33度得高溫中跑了三四個鄉鎮,已是汗流浹背。然而,當天中午他只帶回來不到20頭豬,可以裝下50頭豬的卡車顯得空空蕩蕩。午飯時,他和另一位收豬人老曹討論起去哪兒收豬更容易,但是這似乎改變不了收豬難的現象。
生產線上,嫻熟的屠宰師傅一個小時可以屠宰180頭豬。但是由于最近生豬數量少,師傅們每天的工作量也有一定程度的減少。
消費者壓力增加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中國的5月份的CPI同比上漲了5.5%,食品類的價格貢獻了大約11.1個百分點。5月份豬肉的價格同比上漲了41.5%,6月份同比上漲了45.5%。本周三,平均批發價達到25.46元/公斤,比周二上漲1.55元。
分析師馮永輝說豬漲價反過來又拉高了玉米和蔬菜的價格。“70%的玉米用作飼料,豬的需求增加也加劇的玉米供應的緊張局面。”
馮永輝說,豬肉占了肉類65%的產量,牛肉、羊肉和雞肉這些替代品加起來相當于豬肉產量的一半。
“老百姓可能到最后只能吃蔬菜,蔬菜的價格就會拉起來,現在南方鬧洪災,蔬菜的價格已經很高了。”豬肉和生豬價格上漲也會影響到CPI。
“豬肉是CPI統計的重要指標,豬肉上漲40%可以給CPI貢獻1.2個百分點,”祝寶良說。
李永強建議國家通過建大型養豬場來維持豬的儲備。(中國日報記者 胡永啟 李加寶 王巖 發自山東淄博、北京 編輯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