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wǎng)消息:英文《中國日報》8月12日見報專欄文章:我懷著沉痛的心情寫下這篇文章。我的同事,將大量心血傾注在《中國日報》每周五專欄上的黎星,過早而又突然地離開了我們。黎星作為一名記者,她的一生專注而又正直,這在今天這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世界上是不多見的。
黎星是個樂天派。她對人道主義的精神深信不疑,對人性本善的信仰堪稱表率。我和她之間雖偶有意見的分歧,但基于共同的對于環(huán)境的熱愛,我們之間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誼。正是出于對環(huán)境的熱愛,黎星常常對人類破壞地球的行為表示哀嘆。
就在黎星去世的消息從大洋彼岸的華盛頓傳來的當天,有新聞報道稱俄羅斯地區(qū)的北極冰蓋面積縮小至歷史新低。極地研究中心稱,北冰洋現(xiàn)有的冰蓋面積為685萬平方千米,低于正常水平。北極冰蓋的融化,使得開赴北極的科考隊在九月之前不需要借助破冰船就可以正常航行。對于航海業(yè)和一些耗油量較大的公司來說,這是無疑是個好消息,但這也意味著我們進一步地被推向了氣候變化的無底深淵。
在去年12月,黎星在墨西哥的坎昆采訪世界氣候變化大會。她在當時發(fā)回的一篇文章中寫道,“我們必須嚴肅對待這次大會中科學(xué)家公布的最新數(shù)據(jù)。根據(jù)世界氣象組織的報告,2010年是自1850年以來最熱的三個年份之一。從喜馬拉雅山到阿拉斯加,以及從阿拉斯加到南美洲最南端的冰川正在減少。并且,能夠反射太陽光以使地球氣溫不致于太高的冰川面積正在縮小。我們不能再猶豫不決了。因為,如果我們不能立即行動起來,世界各國不能協(xié)同一致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減少我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全球極端氣候必將愈演愈烈。”
然而事實是,我們現(xiàn)在仍在猶豫不決。我們的眼睛只盯著美國歐洲的金融危機,卻忘記了全球變暖帶來的破壞性影響可能會幾千倍于目前的金融困境。
當前,金錢,或者更確切地說是貪婪,已經(jīng)成為世界發(fā)展的驅(qū)動力。人生的價值,同樣也由金錢而非人際關(guān)系或人的品德來衡量。為了滿足少數(shù)有權(quán)有錢一族的需要,我們正在犧牲成千上萬普通人的利益。而這些成千上萬的普通人,才是地球輪盤上真正的齒輪。正是他們,維持了地球這個人類共同家園的正常運轉(zhuǎn)。
黎星過去也常常哀嘆,為什么我們?nèi)祟悓τ趥€人利益如此執(zhí)著?人難道不都有一死嗎?
如今,黎星已經(jīng)離開了我們,但她的精神還留存在我們中間,她所努力傳達的信息也在每一個熟悉她的人心中回蕩,鞭策著他們成為更加合格的公民,成為更有責(zé)任感和使命感的一群人。黎星以她獨有的方式為社會做出了貢獻,她對新聞的專注和對環(huán)境的熱愛,讓許多人都認識到,共創(chuàng)一個健康、綠色的世界是多么重要。
黎星的一生,是豐富而有意義的一生。她的經(jīng)歷激勵著周圍的人們,尤其是年輕人,去追隨她的腳步,努力將世界變成一個更加美好、健康、適于全人類居住的地方。
謹以此文獻給黎星,以及她所熱愛的環(huán)境事業(yè)。(作者為中國日報外籍高級編輯 OP Rana 編譯 趙欣瑩 編輯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