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8月30日報道:西南政法大學的周洪鈞教授經常提醒身邊的朋友出門的時候一定要繞著或是盡量躲開那些穿著玻璃外衣的建筑。
“誰知道它們中的哪一塊就從天而降砸到你的頭上,還是小心點好,反正我是盡量躲得遠遠的?!敝芙淌谔嵝延浾哒f。
很多人認為周教授是在開玩笑,但是從最近幾個月來媒體對各地頻發的玻璃幕墻玻璃脫落或自爆傷人、砸物的報道中可以看出是時候該重視玻璃幕墻的安全問題了。
被視為現代化大都市標志的玻璃幕墻,如今卻暴露出重重問題。
8月在義烏的一個服裝市場里,鋼化玻璃破碎后從8樓掉落,一個12歲男孩左腿被切開右腿開放性骨折。同樣也在浙江,7月8日,杭州慶春東路雙菱路口慶春發展大廈一塊幕墻玻璃突然掉下,砸中剛好經過的19歲女孩 ,致其左小腿最終不得不面臨被截肢的命運。
“高層或超高層建筑的玻璃破碎后高空墜落,我個人親眼所見,20余層鋼化玻璃破碎形成的碎粒,高空墜落后將底層玻璃鋼天棚擊穿。”上海市建筑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陸津龍說。
專家認為高溫致使安全玻璃自爆只是導致這些事故的原因之一,但是更多的事故還在于開發商、幕墻生產廠家和物業等各方對幕墻安全的忽視。
“玻璃雨現象頻繁出現,除了技術原因之外、建筑行業對于建筑玻璃的安全應用仍存在認識不完善、不充分的地方。”陸說。
陸津龍認為玻璃幕墻的安全問題與工程設計、材料質量、安裝工藝和使用維護4個環節密切相關,任何一個細節的疏忽都有可能埋下事故隱患。
節約成本
專家分析玻璃雨事件的主要原因還是在于玻璃質量和維護。
盡管每次出現事故,事故責任方都會拿國家容許的安全玻璃千分之三以內的自爆率搪塞,但事實上很多自爆也是因為玻璃中雜質含量過高導致受熱不均衡。
“我國現行的玻璃幕墻工程技術規范是2003年制定的,規范中強制要求高層玻璃幕墻必須使用安全玻璃和雙層夾膠安全玻璃。雖然雙層夾膠安全玻璃在保暖、安全等性能上都好于普通的安全玻璃,但是由于其成本要高得多,所以開發商為節約成本都選擇普通安全玻璃。”上??苿倌粔こ逃邢薰镜捻椚A說道。
“普通的幕墻安全玻璃每平80到100元,但是如果換成雙層夾膠的價格就要至少是原來的兩倍。”項經理說。
“現行的技術標準是基于03年時候國內的玻璃生產技術水平,現在這么多年過去了,出于安全和環保角度的考慮,是時候該修改技術規范,提高強制安裝玻璃的級別了?!表椊浝硌a充道。
維護缺失
玻璃幕墻作為建筑的一種外圍護結構,其設計年限一般為25年。連接幕墻面板和桿件的螺栓長期使用會發生松動、銹蝕,粘合隱框玻璃的硅酮結構膠、防水密封條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老化、失效。一般而言,廠家對結構膠承諾的保質期為10年。
國外有的玻璃幕墻建筑使用了五、六十年,但維護、保養得當,也沒有出現問題,但在國內在玻璃幕墻維護領域幾乎還是一片空白。
“就像人需要定期體檢一樣,玻璃幕墻也是如此。良好的維修和維護才能最大限度的延長它的使用壽命?!贝筮B理工大學建筑與藝術學院建筑系副主任于輝副教授介紹說。
“玻璃幕墻主要有明框、隱框和點式三種類型。玻璃幕墻墜落,是由框架變形、房屋下沉、溫差變化、本身質量和使用年限等多種因素造成的。用于黏結玻璃幕墻的硅膠、結構膠或鋁合金部件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老化,甚至失效?!彼f。
有些城市比如上海已經要求玻璃幕墻8年以上房齡必須每年檢查一次。但這只是建議,并沒有實際的法律效力。所以大家都明白這個道理,但是卻沒有人執行。
采訪中專家建議,對于玻璃幕墻的管理要建立健全檔案資料,分清責任,盡可能地使維修保養都規范化。不然一旦出現玻璃傷人或是破壞事故,受害者很難要求索賠,決不能讓無辜的受害者自己來為事故買單,這樣不公平。
15年以上房齡的玻璃幕墻建筑最危險
玻璃幕墻技術于1926年首次在德國的建筑中啟用,在70年代風靡西方世界。中國的第一棟玻璃幕墻建筑出現在1984年的北京,之后這種現代、透明的建筑形式開始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興起一股建設熱潮。
在1996年國家幕墻建設規范出臺前,國內至少已經建成了1000多座玻璃幕墻建筑。
業內專家認為,上世紀90年代,由于玻璃質量良莠不齊、幕墻設計技術滯后等,高層建筑安裝的玻璃幕墻安全性令人擔心。比如當時部分高層建筑的玻璃幕墻采用墻體打孔技術安裝玻璃,如果玻璃上的孔位不在同一水平線上,就存在安全隱患。
定期“體檢”難實行
要降低“玻璃雨”的發生概率,最好的辦法就是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96年建設部的《玻璃幕墻工程技術規范》中明確規定:玻璃幕墻大樓正常使用后每5年需進行一次全面檢查。
2006年的建筑幕墻安全維護管理辦法又修改為建筑幕墻工程自竣工驗收交付使用后,原則上每十年進行一次安全性鑒定,但檢測維修一直是玻璃幕墻建筑相關方推諉扯皮的環節。
根據2006年上海裝飾裝修行業協會給出的指導價,由“現場檢查組”實施的概要性檢查和幕墻測繪收費為10元/平方米,而由“專業檢測評估機構”實施的檢測和現場檢查以及整體評估則收費25元/平方米。
一幢玻璃幕墻建筑的面積通常在1.5萬平方米左右,檢測費用需15萬元左右。
檢測費用高昂,成為各方一直頭痛的問題。
防護措施
上海市建筑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陸津龍認為針對新建的、位于人流密集或者建筑密集的高層建筑,其玻璃應采用夾層玻璃;如有相應緩沖區、或足夠遮擋措施的,可采用鋼化玻璃。新建建筑的玻璃應用原則是滿足“強而不碎”、“碎而不飛散”、“飛散而不傷人”、“耐撞擊”四個基本原則,應進一步補充完善相關標準的技術規定。
針對既有玻璃幕墻工程,在建成后2、3年內應有針對性措施,如設置緩沖區,對建筑周邊地面人流或車輛設置必要的引導、規避可能發生“玻璃雨”;對人行區域的上方設置天棚,避免“玻璃雨”直接砸到行人;更換為夾層玻璃等。
同時陸工程師還建議,我國可以嘗試推行玻璃幕墻保險制度,籌集資金,解決城市快速建設中存在的遺留問題,或者講是涉及公共安全的問題,比如在商業街人行道上統一設置天棚?;I集的資金也可用于解決受害者的救助問題。
慎用玻璃幕墻
有關數據顯示:中國正在成為玻璃幕墻大國:每年生產7000萬平方米的玻璃幕墻,占世界產量的75%;現有玻璃幕墻兩億平方米,占全世界的85%。
雖然玻璃幕墻有外觀時尚、使人心理放松等優點,但能源浪費、光污染和安全隱患在影響著玻璃幕墻發展的腳步。
玻璃幕墻,就像一面面大鏡子,在日光較強時,其反射系數超過75%,甚至高達90%。它所反射的太陽光容易使身處其中的人們產生近視、疲勞、偏頭痛、心動過速等疾患。對于駕駛員而言,更是容易頭暈目眩、視覺錯亂,以致引發意外交通事故。
除此之外,由于玻璃本身隔熱和采光的限制,玻璃幕墻的房子多是“冬冷夏熱”,所以在玻璃幕墻建筑內夏天空調不得不開得很低,同時冬天還需把空調溫度調高來保暖,造成電力等能源的浪費。玻璃幕墻建筑耗能是普通磚石建筑的四倍左右。研究人員曾做過一個測算,夏天采用玻璃幕墻的建筑每5平方米的采光面積就需要用一匹的空調來抵消,而普通建筑20平方米的面積才需要用一匹的空調來降溫。
就當前技術狀況下的玻璃幕墻會造成能源的大量浪費已經是個不爭事實。
歐美一些國家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就開始限制在建筑物外部裝修使用玻璃幕墻。而這一時期正是中國玻璃幕墻高速發展的時期,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玻璃幕墻出產和使用大國。玻璃幕墻在許多二、三線城市還在大規模大范圍的使用。
大連理工大學的于輝教授就表示:“玻璃幕墻除了安全問題,還有因冬天冷夏天熱而不夠節能環保、原材料成本和清潔成本高,存在‘光污染’等問題,建議開發商使用玻璃幕墻應該慎重?!?/p>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歡玻璃幕墻的建筑,我就是其中一個。大量玻璃幕墻的使用,導致許多國內的城市看起來都是一個樣。這些玻璃房子外表造型的美觀不能掩蓋它們的光污染、大能耗所帶來的負面效應,是時候控制對玻璃幕墻的使用了,尤其是對新建的公共建筑?!鼻迦A大學教授江億說。
但是目前玻璃在現階段還是不可替代的建筑材料,會在長時間內應用,我國還應該加大對環保、節能、安全系數高替代品的開發。
英文原文請見:http://m.orobotics.cn/cndy/2011-08/30/content_13215835.htm07/07/content_12850585.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中國日報記者 何娜 編輯 裴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