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9月29日言論版文章:在全球后金融危機時代,世界各國政府都積極“撮合”銀行為中小型企業融資,如今也普遍認可這是推動各國經濟增長和就業提高的重要原因。
通常在中小企業擔負資金壓力時,它們會面臨信貸困難,因為借款方會因其風險太大而拒絕與其開展業務。因此,這些充滿發展潛力的公司就會卯足全力去開拓業務,從而為經濟發展和創造就業添磚加瓦。
不像大公司能進入資本市場或使用流動資金進行大額投資,中小企業嚴重依賴銀行來提供發展資金,但通常缺乏所需良好業績而無法以可承受的利息貸到資金。
像信用評級機構這樣能提供良好的監管環境和必要服務的機構就能為中小型企業提供幫助:政府負有明確責任,要為中小企業的生存而創造經濟條件和金融機構。在經濟困難時期,政府創新思路,以信貸擔保或是包銷的方式成功保證了信貸流向亞洲大多數中小企業。
銀行界里越來越多的人認為,給中小企業放貸對金融機構參與到實體經濟中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方法。
但是,這并不是完全針對貸款。從我們與成千上萬的來自亞洲、非洲和中東的中小企業的合作經驗來看,中小企業包括它們的老板或是董事都會像大公司那樣想要銀行提供全方位的產品和服務,以滿足他們的需求。他們可能想要銀行提供更多服務,包括更有效地管理支付和現金流動,最大限度地聚攏閑散資金或規避生意風險。但銀行沒有很好的滿足中小型企業的這些要求。
換言之,為了成功地經營下去,中小型企業會要求銀行為它們提供包括從工資單、回款、交易賬戶、借記卡到跨國銀行業務、投資、外匯及其衍生產品的一切服務。
過去,銀行不管是對小企業還是中型企業都會提供相同的銀行產品和服務。但如今,銀行漸漸發現兩者的需求是不一樣的。除了基本的銀行業務,中型企業更需要為其定制其他業務方案。而小企業在處理諸如稅收和法律問題方面能力不足,因此需要銀行通過與專家的合作給予它們相關建議。銀行不應該僅僅重視借貸業務,還應該深化和擴大與中小企業的合作,因為只有這樣,銀行才能逐漸有效應對中小企業的風險。此外,銀行還有其他能幫助中小企業的方式,例如介紹它們與銀行的大客戶固定合作。大多數中小企業只是大型本土或跨國公司長期買家或是供應商網絡中的一部分。以前,銀行并不會把中小企業視為業務拓展的一部分而積極主動地幫助推介。但是這一形勢變化很快,越來越多的銀行積極創新,幫助中小企業融資。通過這種方式與一些公司客戶合作,銀行可以接觸到更多中小企業。
這是一個利用現有客戶、拓展新客戶的全新方式。實際上,銀行就是通過與最優秀的客戶交談,幫助它找出最適合的顧客和供應商,并且制定出適合的方案為這些公司貸款,當然其中也包括了中小企業。
然而,以這樣的方式處理業務的話,銀行就必須重視長期的合作關系,而不是銀行產品或是客戶的短期收益。最重要的是,如果想要成功地為整個鏈條和貿易進行融資提供方案的話,銀行所有的工作人員必須跨組、跨職責、跨市場合作。
有很多人認為,以上這些融資類型都越來越重要。隨著世界出口額在GDP中比重的增加,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刻都要更開放。由發達經濟體主導的舊的世界貿易格局已被逆轉,曾經被視為“邊緣”的經濟體迅速占領了全球事務的中心地位。要想把握機會發展新的市場和貿易通道,跨國公司需要快速建立一個網絡。
進入新興市場的國際銀行在連接中小型企業和全球供應鏈之間扮演了重要的作用,并且在中小企業發展壯大時,為它們提供跨國方案以及全球多網點的銀行服務。
世界上大多經濟體的中小型企業的數量至少占了公司總量的95%,它們為各自國家的就業率和GDP也至少做出了一半的貢獻,因此保證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具有重要的社會和經濟意義,這點不難理解。
隨著銀行采取越來越多的新技術和方法為中小企業提供服務,過去認為與中小企業合作太過冒險的觀念也得到扭轉。因此,只要執行正確的商業模式,采取合理的銀行服務和產品套餐,實現每家銀行的整體運作業務能力,金融機構就能夠在與中小企業的業務往來中獲利,合作前景喜人。
英文原文請見:http://m.orobotics.cn/cndy/2011-09/29/content_13814651.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作者系渣打銀行中小企業銀行業務全球高管 Som Subroto 編譯 邱月婷 編輯 鄧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