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撫新城金風灣公園一隅
中國日報網消息:在中國東北中心城市沈陽和著名“煤都”撫順之間,一座新城正在孕育快速成長。這座嶄新的城市雖然只有2歲,卻肩負著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的歷史使命。
沈撫新城成立于2009年,總面積258.8平方公里,地處渾河上游南岸,南北西三面與沈陽接壤,東與撫順老城相連,并通過沈陽環城高速公路與周邊的本溪、遼陽、鐵嶺等城市形成“一小時經濟圈”。
城市定位準確
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因煤而興”的撫順就面臨礦產資源枯竭帶來的發展瓶頸。當地政府一直在苦尋破解之道。
直到2007年7月,時任遼寧省委書記李克強在中共遼寧省委十屆四次全會上明確提出,推進沈陽與撫順的同城化發展,打造沈撫連接帶。一方面可以擴大沈陽發展空間,另一方面為資源枯竭城市的轉型探索新路。
2009年11月,撫順市委、市政府正式明確依托撫順經濟開發區,舉全市之力全面推進沈撫新城建設,明確了新城定位,與沈陽形成錯位互補式發展。
“這個定位是十分準確合理的。撫順與沈陽地緣上有優勢,產業上有互補,人才上有支撐,可以借助沈陽的資源和輻射力,開拓一個新的發展空間,有效帶動撫順老城的發展,”遼寧省社科院省情研究所所長梁啟東說。
經濟錯位發展
“我們從成立之初,就充分考慮到如何與沈陽在產業上錯位發展,既可以發揮傳統優勢,又可以為沈陽提供產業支撐,”沈撫新城管委會主任佟澤賓說。
因為傳統能源產業的興盛,撫順積累了眾多成熟的產業技術和人才。沈撫新城的決策者們看準了這樣的優勢,規劃了以能源裝備制造業為核心的產業集群。
“沈陽是通用裝備制造業,注意力放在機床、鼓風機、礦山設備上;我們則依托以往能源產業的底子,另辟蹊徑,發展能源裝備制造業,”沈撫新城管委會副主任吳建波說。
在沈撫新城,每一個產業規劃都是有依據的:依托撫順挖掘機發展工程機械產業,依托煤礦安全國家實驗室發展煤礦安全裝備產業,依托撫順原有石化和電力裝備良好基礎發展石化電力裝備,依托華晨汽車發展汽車零部件產業,依托撫順新鋼鐵搬遷發展冶金及冶金深加工產業。
目前,新城有相關企業260家,創造全區利潤的70%。
“這種發展模式既避開了沈陽大型裝備制造的競爭,又可以借力發展,”梁啟東說。
功能區相互補位
除了產業錯位發展,在城市功能區的規劃上,沈撫新城也緊緊依托沈陽,實現補位發展。
除了產業區和中央商務區,新城還充分利用了與沈陽棋盤山風景區相連的優勢,打造生態旅游區,突出休閑娛樂、生態自然、歷史文化等特色。
目前,新城已建成皇家極地海洋世界、熱高樂園兩大娛樂為主導的旅游項目,填補了沈陽及周邊地區缺少娛樂設施的市場空白。同時,圣大outlets、新瑪特等大型商場也為新區居民解決了購物問題。萬科、綠地等地產項目的進入,也給當地帶來了居住條件的改善。
“通過旅游業,能帶動人氣和消費,也就讓新城有了活力和生機,”吳建波說。
“我每個假期都要到這里來玩兒的,沈陽沒有這樣的室內海灘呀,”在沈陽上小學的林佳琪開心地說。
據當地政府數據顯示,僅皇家極地海洋世界一個娛樂項目,每年就接待100萬人次,主要來自沈陽、鞍山等省內城市和吉林、黑龍江等省,旅游半徑可以輻射到東北三省。
為了新區更好更快地發展,管委會大膽嘗試把教育資源集中布置在新區的核心位置,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優質教育四大板塊。
“我正在考慮在這兒買套住房,照顧孩子上學也方便些,”在東北育才實驗學校讀三年級的孩子家長劉鶴說道。
當地政府多年的努力沒有白費。2009年末,在遼寧35家省級開發區排名中,作為沈撫新城建設起步區的撫順經濟開發區財政收入名列前茅。
“現在我們只是剛剛起步。九條通道鏈接沈陽,024區號共享,企業冠名沈陽……隨著各項工作的推進,沈撫同城戰略構想正迅速變成現實。”佟澤賓說。
“沈撫新城的意義絕不在于自身的發展,而是為資源枯竭的撫順開辟了新戰場,賦予了新生命。可以為其他尋求轉型的城市提供值得借鑒的寶貴經驗。”梁啟東說道。(中國日報記者 吳勇 劉策 編輯 呂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