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11月1日維也納報道:隨著漢語成為奧地利部分高中的選修課,奧地利的大學就開始為這些學校培養漢語老師。
繼漢學在奧地利的大學形成風潮以及過去幾年兩國文化交流不斷增多之后,在高中開設漢語選修課成為奧地利教育領域又一大新趨勢。
“在奧地利,對高中漢語教師的需求增加非常之快,”維也納大學校長海因茨?恩格爾教授10月31日接受《中國日報》的采訪時這樣說道。周一,出訪奧地利的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和奧地利總統菲舍爾出席了恩格爾教授與中國駐奧地利大使史明德先生簽署有關孔子學院在維也納大學擴建協議的簽字儀式。
“我認為,教育在促進兩國雙邊關系上起著特殊的作用,”恩格爾教授表示,胡錦濤主席的到訪會對中奧、中歐關系產生深遠的影響,尤其是當歐洲正處于現在這樣的困難和危機時期。
十年前,在維也納大學大概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學生研究漢學,如今,維也納大學在校生有9萬人,而其中就有200多學生對中國的方方面面都感興趣,他們正在學習中國的語言、政治、經濟和法律等。
恩格爾校長還說,除了政治和經濟方面的了解,中奧兩國的民間交流和留學生交換對于兩國年輕人來說可以更好地互相了解。“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在25年前中奧兩國之間的交流幾乎很少,而如今漢語卻成為了奧地利高中的一門選修課,”恩格爾教授感嘆道。而他的女兒剛剛在中國完成了半年的中文課程。
他還介紹說,維也納大學成為奧地利首個為奧地利中學培養漢語老師的大學,從這個學期開始,這些學生在維也納大學將學習四年漢語,畢業之后將去那些高中授課。在奧地利,英語是奧地利中學生的必修課,而西班牙語、法語和現在的漢語都是選修課。
恩格爾教授還說,原來他還想提議加強中奧兩國在高科技研究方面的合作,可惜簽訂協議時沒有機會與胡主席交談。
“我認為微生物領域應該是中奧兩國合作的首選領域,為此我們可以成立聯合實驗室。”他還補充說,因為維也納大學和奧地利科學院在微生物領域的研究處于領先的地位,使得維也納成為歐洲該領域的先鋒陣地。
他提到,目前他們正在尋求和復旦大學或北京大學在微生物領域建立合作關系。
對于胡錦濤主席訪問奧地利,歐盟議會議員艾娃?利希騰貝格爾表示,不管是在現在這個特殊時期還是在將來,中奧之間的對話都有利于提升雙邊關系的互信程度和增強信心。
“如今的高級別對話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十分令人關注的,因為中奧雙邊因為文化背景差異極易造成誤解。而這樣持續對話會幫助我們掃清這些交流障礙,帶來更多的合作。”這位來自奧地利的議員對此次訪問給予高度評價。
她認為,在上世紀70年代,當其他歐洲國家與中國斷絕外交關系時,中奧兩國卻一直保持著友好往來,并且兩國之間的傳統友誼保持至今。“同時,中奧兩國之間更易相互理解,因為奧地利是歐洲少數幾個沒有殖民歷史的國家之一。而殖民主義曾給亞洲、拉美和非洲人民留下悲慘記憶。”
利希騰貝格爾女士認為中國是一個世界大國,而現在已經是一個經濟強國,在全球金融市場和金融體系中也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中國與世界的對話是極其重要的。”
利希騰貝格爾女士還說,她感到非常自豪,因為最近幾年,奧地利對華出口正經歷一個快速增長階段,而這主要是因為奧地利在高科技、節能綠色科技和氣候友好型解決方案等領域擁有突出優勢。
她展望道:“隨著中國快速的城市化進程,我認為,住房、公共交通和旅游業是兩國未來合作富有潛力的領域。如果中國在這些領域與我們加強合作,那么中國就能避免歐洲在城市化過程中走過的彎路。”
她還強調,中國、美國和歐洲之間的三角關系是異常重要的,也是相當復雜的。所以,中美歐三方需要制定一些適用規則,比如如何和平相處,如何改善那些生活在社會底層民眾的生活境況等等。
英文原文請見:http://m.orobotics.cn/world/2011-11/01/content_14012266.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中國日報駐布魯塞爾首席記者 付敬 編譯 劉亞文 編輯 鄧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