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12月7日評論版頭條文章:近期,美國的一些言行對中美關系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10月,美國參議院通過針對人民幣的提案,在“反傾銷、反補貼”調查中,將匯率作為補貼因素加以考慮。奧巴馬雖表示了對此提案的不同看法,然而隨著大選年的臨近,奧巴馬也頻頻針對中國出招:在夏威夷APEC領導人峰會、訪問澳大利亞及巴厘島東亞峰會上,高調宣揚TPP、“重返亞洲”的論調,宣布未來五年美國將在澳駐軍2500人,提出南海問題,也在近期針對中國的人民幣匯率問題進行指責。聯系到奧巴馬政府曾采取的一系列涉及到中方核心利益的政策,包括對臺軍售、會見達賴、對華發起反傾銷、反補貼和特保調查等,這些都嚴重影響了中美經貿關系的穩定發展。
奧巴馬曾被認為是務實的領導人,中美雙方也在其上臺后,在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基礎上,建立了“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機制;同時,與中國在共同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發揮G20的協調作用,在全球重大問題的溝通協商方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作為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系,需要中美雙方努力維護。但近來的事態,卻表明曾以“務實”為旗號的奧巴馬轉向“現實”。無疑,奧巴馬的出招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應對美國的選舉政治。但在美國經濟增長疲軟、失業率高居不下的情況下,謀求連任的奧巴馬在多重壓力下,找不到解決經濟問題的方法,只好劍走偏鋒。這些招數看起來更像是其為了謀求連任而打出的偏門組合拳。但奧巴馬政府讓中美經貿緊張程度升級,絕非明智之舉,畢竟中國是其最大債權國和增長最快的出口市場。中美加強經貿聯系無疑有助于美國創造更多就業、加快美國經濟復蘇,但把人民幣匯率與美國經濟增長乏力聯系在一起的言論、采取新的變相“遏制中國”的政策,卻更容易被選民接受從而成功拉票。
美國經濟在走出衰退后,仍未取得滿意的復蘇。當前的失業率依舊徘徊在9%左右,經合組織預計美國明年的失業率為8.9%,遠高于歷史正常水平。今年第三季度美國經濟增長率雖僅為2%,但已是今年增長最強勁的一個季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今年9月份預測,2012年美國經濟將增長1.8%,仍經不起外界任何重大風險的沖擊。美國民調分析者比爾?麥金塔夫觀察到,總統贏得連任時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平均為95,而競選連任失敗時為76。但今年11月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僅為56,而且美國戰后也沒有在失業率高達9%的情況下獲得連任的總統。在1992年的總統大選中,克林頓擊敗了曾被認為穩操連任勝券的老布什。其競選總部曾經張貼出一句非常著名的標語:“笨蛋,問題是經濟!”(It's the economy, stupid!)這句話很值得奧巴馬借鑒。
中美建交以來,雙邊關系的發展主要是基于共同利益。隨著雙邊貿易量的增長、市場競爭的加劇,貿易問題也日益與政治上一些敏感的問題交織在一起。此外,金融危機雖未使美國地位出現明顯的衰落,但與中國此消彼漲的態勢,卻對美國形成了心理壓力,大國間競爭的意味越來越明顯,所以也更不能放過任何一個打壓中國的把柄。美國也需要一個外部目標,能把所有過錯都歸咎于對方,從而求得選民對其自身錯誤政策的理解與容忍。“敲打中國”策略曾多次成為美國總統大選中候選人的重要話題。這不禁讓人產生疑問,互利共贏的經貿關系是否仍能充當中美關系壓艙石、潤滑劑的作用?
奧巴馬提出五年出口倍增計劃,希望以此帶動美國經濟增長。若要實現此計劃,須保持15%的年均增長率。事實上,自2000年以來,在美國主要出口市場中,中國是唯一持續達到或超過這一增長率的國家。今年前9個月,美國對華出口增長18.3%,繼續保持著超過其總體出口增速的快速增長水平。美國想要通過擴大出口提升經濟,是可以理解的,但應清楚穩定的外部市場的重要性。如果既想擴大自身出口,又對中國的出口實行各種形式的貿易保護,只會使國際貿易環境惡化,很難達成預定目標。
穩定中美經貿關系,對中美兩國來說,無論是在彼此出口市場的重要性方面、還是在對方投資獲取市場份額,或是吸收來自對方各種投資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但從目前美國國會和奧巴馬所表現出來的對華新“遏制”趨勢來看,如果任其發展下去,必將會為中美關系帶來巨大的損害,也可能會將中美雙方帶到貿易戰的邊緣。雙贏的中美經貿關系格局一旦改變,必將兩敗俱傷。損害的將不僅是中國的利益,受損更嚴重的將是美國自身,包括美國在華進行投資經營的眾多跨國企業。這相當于美國政客親手為美國企業關閉進入中國市場的大門,而這個市場仍是今后15年中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市場。據美國經濟分析局統計,美國跨國公司對華直接投資在華子公司實現銷售收入1994年僅為32.25億美元,到2009年增長至2437.72億美元。更為嚴重的是,在全球化日益緊密的背景下,中美經貿關系的影響已遠遠超出雙邊關系的范疇,在中美這兩個全球生產網絡中具有舉足輕重影響的大國之間,若爆發貿易戰,必將會引發全球性問題。
中美經貿關系是兩個大國之間的問題,而大國之間不可能存在一種不涉及政治因素的、純粹的經貿關系,但中美已有的合作已經證明對中美雙方都有利,而目前兩國對于彼此都有依賴和牽制,所以雙方經貿關系還是應排除制約兩國經貿發展的一些政治因素,敵視或單方面威脅采取限制性政策對于已經高度聯系在一起的中美經貿關系沒有任何好處。華盛頓的政客也要從中美經貿關系的長遠利益和美國自身利益出發,學會“不折騰”如此重要的中美關系,把選舉年和近期侵犯中國核心利益事件帶來的負面影響和不確定性管理在可控范圍。
英文原文請見:http://m.orobotics.cn/opinion/2011-12/07/content_14223794.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作者系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 李偉 編輯 鄧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