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12月19日報道:網上采購系統幫助城市提高透明度和采購效率。
深圳自采用網上采購系統八年來已經節省了超過38億元,深圳市政府采購中心在對中紀委的一次工作報告中表示。
作為中財辦領導的七個政府采購信息化試點之一,深圳已經實現了所有政府采購網上進行,采購中心主任葉劍明說道。
該系統使得采購的所有程序——包括評標、競標、評標等以及采購的各方分別在各自的權限內進行操作,包括采購中心、招標方、投標方和評標專家,他說道。
“由于招標方直接從網上下載申請表格,然后從網上直接提交,而不再需要抱著一疊材料往返我們辦公室跑多次,因此節省了很多紙張和時間成本;并且由于他們下載的都是標準格式的表格,不再是不同公司各種不一樣的格式,也節省了我們的精力和成本,”葉說道。
深圳紀委常委林苗表示該套系統成效顯著。
“它有效地提高了政府采購的透明度,并且能有效防止腐敗,”他說道。
“我們有一條專線直接接到監察局,他們可以實時抓取數據,進行監督,”葉劍明介紹道。
評標員趙琦峰當天下午正在管理北大深圳醫院關節鏡的一次評標項目。
“我們的評標通常有四名評標專家以及招標方參與,專家都隨機從我們的專家庫里抽取,評標過程在我們的評標室里,全程都有監控。小的評標需要半天,大的需要幾天,”他介紹道。
張文濤,龍崗區一家醫院的醫生,是這次抽調出來的專家之一,他告訴記者他正在評定五家投標公司,評估標準包括公司的綜合實力、技術水平等,而他主要根據他的臨床經驗來評估。
“為了讓評估更加公正,今后我們還將試行評定分離改革,即每位專家只負責選出三家投標公司,最后的決定權在采購方,或者通過抽簽,或者進行下一輪的競標。” 葉劍明說。
深圳市政府采購中心在網上政府采購上不斷創新。2009年開始在寶安區試點商場采購模式——在電器和數碼產品的采購上公開向商場招標,與中標商場商定一個下浮比率,由采購單位直接在商場的虛擬網上商城上選購貨物。目前,深圳市的試點中中標的四家商場是蘇寧、國美、順電和天虹。
“商場模式的一個優勢就是能防止供應商通過為政府制作專供機型而抬高價格,”葉說道。他繼續說道,該中心將在全市推廣這一模式。
深圳市政府采購中心的數據顯示到今年11月份,網上政府采購系統共有19,000個供應商,5,500個評標專家,一年完成3,000多個采購項目。系統總共被訪問過2260萬次,最高峰日訪問量達7萬次。從2003年到2010年總采購額達到387.74億元。
深圳從1999年開始實行深圳特區政府采購條例,它是全國首例政府采購的地方法規,現在這項法規的修訂版即將推出。
葉劍明介紹道,由深圳市財委和市法制辦共同修訂的采購條例修訂稿,已經在十月通過了市人大的二審,預計今年年底完成,明年正式生效。
英文原文請見:http://m.orobotics.cn/cndy/2011-12/19/content_14284279.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中國日報記者 黃宇麗 編輯 鄧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