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12月13日報道:這里沒有電視機,沒有冰箱也沒有洗衣機。在這三居室的公寓里只有包括一條已經磨舊的沙發和兩張簡易的木床在內的少量家具。
但是當女主人王艷花被問到“房子為什么顯得如此空蕩蕩?”時,她顯得很不高興。她回答說:“在我們家毛主席無處不在,我們根本不覺得我們的家里很空蕩蕩。”
當她說“毛主席無處不在”時,她并不是在開玩笑。因為在她家里,在她的架子上、書桌上、窗臺上甚至地板和床上擺滿了幾百個毛主席的半身的或全身的黏土雕像。
墻壁也被各種帶有毛主席頭像的拼貼畫、舊海報和發黃的報紙覆蓋。毛主席從墻上凝視這一切。
這些毛主席雕像都是由這對來自陜西延安的夫婦,王艷花和她61歲的丈夫王文海手工制成的。一個還沒有完成的毛主席紅黏土雕像正在他們客廳中央慢慢成形。正是這項手工藝活計促使王文海在20年前離開延安革命紀念館解說員的工作崗位,開始了這項工作。
目前他為北京798藝術區的兩家主要當代藝術美術館工作。他的一些作品甚至被海外一些博物館和美術館收藏。而他也獲得了“延安泥塑王”的美譽。
為此王文海的妻子王艷花從一個農村家庭婦女轉變為丈夫的工作助理。1995年,夫婦倆和兩個兒子從20平米的土屋搬到了70平米的公寓。他們甚至在北京市郊還有一間100平米的工作室。
“對毛主席和雕塑的熱愛深深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王文海說道。
藝術的起步
出生于河南省的王文海卻是在延安附近的黃龍縣長大。從小時候起,他就十分崇拜毛主席。而毛主席從1935年至1947年就都住在延安。
當木匠的父親供他上學上到了初中,王文海的老師發現他在藝術方面很有天賦。
畢業之后,他在村里的小學當了一年的老師。
隨后,在1970年延安革命紀念館來黃龍縣招募青年參加博物館講解員培訓活動,王文海是唯一一位由當地政府舉薦的黃龍縣人。
當時他被告知,只有成績突出的學員才會被正式聘用。在一起參加培訓的70人中最后只有20人爭取到了這個工作機會,王文海就是其中一個。
王文海回憶說:“當時我的普通話是優勢。”因為他在家說的河南方言比延安話更接近普通話。
不久之后,他就被分配去協助雕刻大師們,為博物館雕刻毛主席和其他革命英雄人物的雕像。
漸漸地他掌握了在黏土上雕刻的技巧,于是開始去雕刻一些貓貓狗狗和公雞等動物。
但是在1987年春節之前,他把雕刻僅僅是當做愛好而已。而在這年春節期間,王文海和妻子拉著一輛馬車到毛主席的故居楊家坪的山丘上去挖黏土。一切從此改變。
“一些雕刻家朋友跟我說,只有那里的黏土才適合雕塑。”這位瘦長的男子回憶說,他的頭發很長也很白。
在回家的途中,王文海就決定要用這些黏土來雕塑毛主席像。
“因為毛主席是我最了解的人,”他說,“當了近20年的紀念館解說員,我在毛主席的照片和雕像前渡過了很多時間,他的容貌和表情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腦海里。”
他的第一座毛主席雕像只花了30分鐘就完工了。妻子王艷花鼓勵他繼續做下去。到午夜他停下來的時候,他已經完成了8座雕像。
一開始妻子王艷花只是幫丈夫和和黏土,但是在丈夫的鼓勵下,她也開始創作雕像,而且結果是可喜的,她做的雕像甚至比丈夫的作品更加栩栩如生。這對夫婦回憶說。
“這完全要歸功于我小時候就學過刺繡和剪紙等傳統手藝。”王艷花解釋說。
這個春節過后,他們已經完成了大概100件毛主席雕像。他們把他們的作品放在紀念館的宿舍里展出了整整一年,之后,他們的作品在延安變得很受歡迎。
起初王文海將他的作品免費贈與收藏家們,到90年代中期才開始出售他的作品。
“當地的許多商人和官員都想把我的作品當做送人的禮物。”他還解釋說。
交易空間
2000年,他們的大兒子要去北京上大學,王文海感覺,是時候進軍首都市場了。
“毛主席離開延安來到北京,我只是學習毛主席而已。”王文海這樣解釋他北上的原因。
2001年,王氏一家搬到了798藝術區的一間公寓里。當時這個地方對于藝術家來說可謂炙手可熱,但是還是沒有吸引很多游客。
在這里,王文海認識了長征空間創始人盧杰和程昕東國際當代藝術空間的負責人和所有人程昕東。于是王文海開始和這些美術館合作并從其中獲得靈感和啟發。
他不僅僅只是創作傳統寫實的毛主席雕像,還開始創作超現實主義和抽象的作品。比如把毛主席雕刻成一個睡著的佛像或者枕頭。
2003年王文海在北京798藝術區的長征空間完成了一副高達3.4米的毛澤東和毛澤東的雕像,這是他為紀念毛主席誕辰110周年的“獻禮”。雕像表現的是年老時的毛澤東和年輕的毛澤東肩并肩站著。
盡管王的作品變得越來越抽象和非傳統的,但是他說他從來都沒有企圖“讓毛主席顯得很丑”。
“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一副毛主席像,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幫助人們更好地了解這位偉人。”王文海說道。
他認為人們應該珍重毛主席的理想,尤其是為人民服務和謹記人民的利益的理念。
王文海回憶說,當時想給一個采訪他的外國記者“一巴掌”,因為這位記者問他如何看待這位領導人后期的生活作風時,“對毛主席用了攻擊性的詞匯”。
2004年6月,毛澤東和毛澤東的雕像在法國里昂的當代藝術館里展出。從這之后,王文海的作品陸續在國外的博物館或美術館展出或被收藏。
他的一些小作品以幾百元的價格買給個人,但是他的一件較大的雕像售價竟達到10萬人民幣。
王氏夫婦利用賣出的2000多件毛主席雕像獲得的收益終于在2007年在北京買下了一套公寓。
王文海的下一個工程是,受河南一位商人所托,雕刻一尊19米長的毛主席睡像。(作者系中國日報副總編輯康兵、記者 陳亮 馬烈 編輯 裴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