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兒基會呼吁關注兒童傷害問題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衛生與營養及水和環境衛生處處長謝若博( Robert Scherpbier)在接受中國日報專訪時說,過去20年,中國在預防和治療兒童傳染病方面成效顯著,而與此同時,由于重視和干預程度不夠,各種傷害例如溺水、交通事故、中毒等對兒童造成的安全威脅日益凸顯。
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全球每年約87.5萬名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因傷害死亡,5000萬兒童因非致死性傷害需要就醫治療,400萬兒童因傷害住院。在中國,傷害是未成年人和勞動力人口的第一位死因。
謝若博說,在中國,溺水是兒童意外死亡的頭號殺手。數據顯示,中國14歲以下兒童死亡近48%是由于溺水造成,而在江西省部分地區,這一比例高達一半以上。他說,農民工的孩子由于普遍缺乏父母的看護,與一般兒童相比,受到各種傷害的風險也更高。
近年來,聯合國兒基會在北京和江西省推廣“安全校園,安全家園和安全社區”試點項目,為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兒童傷害總結了很多有效的做法。
謝若博說,聯合國兒基會設計并推廣一套旨在保護孩子自身安全的“安全小衛士”課程,并在項目點的中小學推廣, 為貧困地區免費發放教材和VCD。以前在江西省的項目進行地區只有5%的學校門前裝有減速帶、斑馬線和警示牌,在兒基會的推動下,現在這個比例是60%以上。江西省的項目干預地區有76%的戶外水源添加了防護措施。兒基會還在當地的28處水庫安裝警示牌,有效防止了溺水事件的發生。目前,在江西省項目開展地區,6歲以下兒童的非致死傷害減少了一半以上。
衛生部疾控局精神衛生處處長嚴俊在29日召開的傷害預防控制對策研討會上透露,衛生部擬加速完善傷害監測系統和開展兒童傷害干預工作。
嚴俊說,衛生部從2005年開始建立了以醫院為基礎的全國傷害監測系統,目前全國有127家醫院參與。近期,衛生部考慮完善這一監測系統,做傷害的門診、急診以及住院的專項監測,并且擴展到學校傷害監測、產品傷害監測。
她表示,目前衛生部正在制定有關兒童意外中毒和兒童動物咬傷的傷害干預技術指南。
(來源:中國日報記者 賀丹 編輯:陳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