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今年外資規模達到去年水平不是問題
商務部外資司司長劉亞軍日前在接受中國日報采訪時表示,因為歐洲債務危機給全球經濟帶來的不確定性以及全球經濟的緩慢復蘇,中國對外資今年未來幾個月的前景表示非常關注,商務部會密切注視其走勢。
但是劉亞軍也表示,中國今年的外資規模應該至少能達到去年的水平,或者略高于去年的水平。
截至今年四月,中國月度吸引外資已經連續六個月下降,而與此同時,來自歐洲的投資也數月出現下降。
“外資的連續下降值得關注,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這其中非常重要的是“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和緩慢增長,”劉亞軍表示。
歐洲債務危機蔓延,希臘是否退出歐元區還存在變數,世界經濟的走勢難料,中國的吸引外資也存在一些變數,他說。“中國將密切關注經濟和吸引外資的形勢。”
中國歐盟商會(EUCCC)和羅蘭貝格管理咨詢公司近日聯合發布的《中國歐盟商會商業信心調查2012》顯示,受困于日益上漲的勞動力成本,今年 22%的受訪企業表示計劃將投資轉向中國以外的市場。調查同時表示,也有63%的受訪企業計劃進行新的投資。
2011年,中國吸引外資增長近10%,達到1160億美元的歷史新高。今年一到四月,中國的吸引外資下降2.38%,4月當月,吸引外資規模下降0.74%。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日前的例行發布會上表示造成外資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這其中包括世界經濟增長乏力,美國、歐盟等國家鼓勵產業回歸,發展中國家加大引資政策的優惠力度,使得我們利用外資面臨激烈競爭,以及中國經濟的放緩。
但是他表示下降只是暫時的,中國對未來長期的外資前景不悲觀,而是“謹慎樂觀的”,因為中國政府致力于改善外資環境,”中國投資環境總體上是趨于完善,越來越好,而不是相反。”
“外資下降的幅度并不太大……而且,我們也不排除外資很快就會轉為正增長,”劉亞軍說。 “我覺得今年中國的吸引外資規模達到去年的水平,或者略高于去年的水平,并不是個問題。”
商務部貿易研究院跨國公司研究所主任王志樂在日前接受中國日報采訪時表示中國外資的增長還存在很大的空間。“未來外資的增長能夠速度能保持在每年10%的增長,”他預測到。最近,日本國際協力銀行(JBIC)發表了《2011年度日本制造業企業海外業務情況問卷調查報告》,顯示日本制造業將繼續加快海外拓展步伐,而中國、印度仍是他們首選的投資目標地。另外,新加坡大華銀行日前也公布了《中型企業商業景氣調查》,這個報告也顯示中國成為新加坡中型企業在亞洲拓展海外業務的首選地。
5月,全球最大豪華轎車生產商寶馬汽車宣布其在中國沈陽的第二個工廠——華晨寶馬鐵西工廠開業,這將使寶馬在華產能翻番至20萬輛/年。寶馬稱,其計劃與其中國合作伙伴華晨中國繼續投資5億歐元,使沈陽的兩個工廠總產能在2013年底時達到每年30萬輛;由于采取較富彈性的生產結構,產能也可順應市場需求,達到最高40萬輛之多。
劉亞軍表示盡管中國經濟的放緩影響到中國吸引外資,但是國際經濟形式的不樂觀和低增長是更重要的因素。
各種數據顯示中國經濟正面臨增速放緩的風險,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近期幾次表示中國要正確處理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三者的關系,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下調至7.5%。
隨著庫存增加和聯邦政府縮減開支,今年第一季度美國經濟增長2.2%,低于市場預測的2.7%,且與去年第四季度3%形成對比。
在歐洲,盡管最近召開的8國峰會上各國達成一致共同抗擊金融危機,并力挽希臘留在歐元區,但是希臘的去留和歐洲經濟還是充滿了許多的變數。
今年前四個月,歐盟至中國的投資下降了27.9%,中國吸引來自美國的投資增長了1.9%,而同期,日本至中國的投資增長了16%。
(來源:中國日報記者丁清芬 編輯:信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