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林克之的桂林生活

林克之夫婦經營的這家旅館規模很小,才有5個房間。其中,最好的房間就是江景房,但他們這個最好的江景房,在旅游黃金周期間也是100元一天。董彬才告訴我們,平時有客人來問津的時候,她都會請他們看著合適給房價。“起碼也要給幾十塊吧,也讓我們賺點錢啊”董補充說道,“我們的老寨山旅館開了十來年,現在生意不景氣了。以前基本上每天都會有日本的游客光臨,而日本游客也是我們的主要客源。但是金融危機后,日本的經濟也衰退了,所以來這里的日本客人也就越來越少了。”
在董彬才和我們介紹“老寨山旅館”的不景氣時,林克之則在旁邊不斷招呼我們欣賞曾經來采訪他的媒體們的留影。其中,旅游衛視采訪的留影紀念特別多,放的位置也比較顯眼。“今年3月份旅游衛視來采訪我和我的老寨山旅館并于5月初播出節目后,馬上就有客人過來住宿了,他們都說是看了這節目后慕名而來的。”林克之說道。
“我一直都很感恩中國和日本媒體幫我們做的宣傳,其中有很多媒體在好幾年前就采訪我了,因為他們的宣傳報道,使得我在這里做的事情,比如修路、修亭子和撿垃圾等,都被當地人們所理解了。最初的時候,很多人,都認為我做這些不過是為了‘贖罪的’,還把我叫做日本鬼子呢。”林克之就算回憶起當初不被人理解的時候,也是很淡定的樣子。
董彬才告訴我們,這里的住客,很多都是慕名而來。他們不僅是來住宿的,也是來同林先生爬山、撿垃圾的。“他們(住客)對我先生的評價,都認為他是個很好、很了不起的日本人。”
林克之,日本靜岡縣人。畢業于東京二松學舍大學文學專業,畢業后做過公司職員和出租車司機。1979年到1989年,為了保護喜馬拉雅山的森林,林克之用自己工作掙的錢,為山腳下的一個尼泊爾村莊建設小水電站。許多日本民眾在報紙電視上看到有關他的報道后,非常感動,紛紛向他捐款捐物。也就是從那時起,林克之成為了一個不屬于任何組織的國際個人志愿者。后來,他還去了泰國和中國的云南,幫助山區的少數民族村民發展經濟,他還到昆明師范學院學習了一段時間的漢語。
林克之在日本還有一個哥哥和姐姐,但是自從1996年底他在桂林的興坪鎮定居后,就十幾年都沒有回過日本了。只有去年的時候,他為了申請養老保險回去過一次。
“我姐姐的兒子和女兒在我剛定居興坪的時候,來看過我兩次。但是現在我們也很少來往了。主要也是經濟的原因,沒有那個條件保持經常來往了,也基本上沒再見過面了。而且,我當初決定要在這里定居的時候,我的家人就只有我姐姐和哥哥了,他們對我的這個舉動并沒有說什么。現在我已經在這里住了10多年了,不會思念故鄉(日本)了,我已把這里當做我的第二故鄉了。我希望死后能葬在老寨山的山頂上呢,。”林克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