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接力:專家稱個人對個人直接捐款監管不足 不值得鼓勵
星期一早上九點,廖丹拿著珠海市政協常委陳利浩匯給他的17.2萬元來到了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法院,親自交給了審理他案件的法官,并希望這次“退贓”可以為他帶來從輕的處罰或者緩刑。退還給法院的17.2萬元是廣東省珠海市政協常委陳利浩通過南方都市報記者匯給廖丹的,希望他可以用這筆錢一次性“退贓”。
由于妻子在2007年患上了嚴重的尿毒癥需要做透析,41歲的北京男子廖丹迫于生計壓力偽造醫院收費單據和公章,4年騙取北京醫院透析費17.2萬余元。廖丹的故事經媒體報道后,在新浪微博上掀起了熱烈討論和關注,許多網友同情這個有情有義的北京人,并表示愿意通過捐款幫助他“退贓”。
媒體人范煒、天使投資人薛蠻子也與新浪微公益在新浪微博上為廖丹的妻子募集治療善款。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全程執行這筆款項,并會與醫院直接對接,確保各項捐款信息、治療憑據等公開透明,接受公眾監督,專款用于廖丹妻子杜金領的治療。此次募捐的目的捐款為50萬元。截止到記者發稿時,網友已向廖丹捐款43萬余元。
與此同時,山東13歲的杜傳旺被人用充氣泵從肛門充氣造成重傷,愛心人士向天使媽媽基金和杜傳旺父親個人賬號不斷注入資金給孩子治病。截止到16號中午12點,小傳旺在天使媽媽基金收到的捐款超過了66萬,傳旺父親個人的賬戶中的善款也突破了30萬。
專家表示,善款流入個人賬號后缺乏有效監管,因此,個人對個人直接捐款不值得鼓勵,建議善款通過專業的慈善機構來籌集和使用。
清華大學創新與社會資源研究中心主任鄧國勝說,個人對個人的贈予行為不能很好地保護捐贈者的權利。我國目前的慈善法規里面沒有明確規定捐贈者應該如何使用善款,籌款應該何時截止,也沒有說善款如果有剩應該如何處理。
北師大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也表示,專業的慈善機構的介入是必要的。有募款資格的公募基金會一旦為一個慈善項目向公眾募款就要以它的名譽和公信力做擔保,同時也有義務接受公眾的監督。
** 英文原文請見7月17日 China Daily P5
(來源:中國日報記者 曹音 賀丹 編輯:柳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