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在今天提出八項措施,應對當前的經濟形勢,確保明年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
一、堅定不移地加強污染減排工作,確保完成“十一五”減排目標
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排放量減排10%是“十一五”確定的約束性指標,環保部門要把加強污染減排作為促進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的主攻方向,全力完成“十一五”確定的工作任務。
為實現這一目標,環保部門應繼續抓好污水處理廠、燃煤電廠脫硫等減排項目建設,狠抓污染治理設施和減排工程有效運行;強化減排目標責任制,加強對減排工作的監督檢查和行政執法,督促地方和企業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強化重點污染源監管,督促企業盡快建設完善各項污染治理設施。
二、堅定不移地強化環評審批服務,竭盡全力促進經濟發展進步
環評審批要為加強污染減排把好關口,強化環評審批服務,要堅決兌現“便民高效、公開透明、接受監督、廉潔自律、公平公正、嚴格審批、強化驗收”等七項承諾,對于滿足環保準入條件的,涉及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和災后重建等有利于擴大內需的項目,特別是國家重點項目,要開辟環評審批“綠色通道”,推動項目盡快審批、開工,為實體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三、堅定不移地嚴格環境準入,控制“兩高一資”項目和產能過剩行業的過快增長
環保部門要通過嚴把環境準入關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結構的調整。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完善和出臺限制發展的“兩高一資”和產能過剩的項目目錄,加強宏觀引導。
大力推行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推進低碳經濟改造傳統產業,鼓勵一批能夠帶動行業技術進步、促進結構和布局調整的重點項目快速建設,對不符合環保準入要求的項目嚴格把關,杜絕已被淘汰的項目以技術改造、投資拉動等名義恢復生產。
四、堅定不移地抓住國家加大投入的有利時機,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環境管理基礎能力建設
生態環境保護是中央確定的擴大內需、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一項重要措施。要不斷加大環境保護投資力度,加強重點流域、湖泊、海域水污染防治和大氣、土壤污染防治,把確保群眾飲用水安全作為重中之重,加快實施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讓不堪重負的江河湖海休養生息。
加快城鎮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燃煤機組脫硫設施、重點污染源在線監控系統等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大環境監測、監察、信息、科技、宣教等環境管理基礎能力建設投入力度,大力增強環境管理基礎能力。
五、堅定不移地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工作,下大力氣切實改善農村環境質量
農村環境保護工作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內容。要以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作出的決策部署為指導,全面落實全國農村環境保護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嚴格控制農村地區工業污染,防止污染向農村地區轉移。
科學劃定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依法取締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的排污口,全力保障農村飲用水安全。實施土壤污染防治和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控制和減少面源污染。大力推進村鎮環境綜合整治,落實實施好“以獎促治、以獎代補”政策,使嚴重危害群眾健康的突出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村鎮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六、堅定不移地強化環境管理,促進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
環境管理是落實中央決策部署、保障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有效手段。要強化環境法制、規劃、標準、監測、監察、宣教等手段在環境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完善體制機制,加強宏觀綜合決策和日常監管。
七、堅定不移地加快完善環境經濟政策,建立健全環境保護工作的長效機制
要充分發揮經濟和市場手段在環境保護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強與有關部門宏觀政策的協調配合,建立健全綠色信貸、綠色保險、綠色稅收、綠色采購、綠色貿易等制度,不斷完善價格和收費政策,推廣和完善生態補償機制,適時出臺與經濟發展緊密聯系的環境經濟政策,逐步形成并建立與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相配套的全面系統的環境經濟政策體系,建立健全有利于環境保護的長效機制。
八、堅定不移地強化環境監督執法,維護人民群眾環境權益
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以解決危害群眾健康和影響可持續發展的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繼續深入開展環保專項行動,重點監管城市污水、垃圾集中處理設施和化工、造紙、電力、鋼鐵行業,嚴厲打擊危及群眾飲水安全的環境違法行為。
積極開展后督察工作,對掛牌督辦的企業,以及重大環境案件和嚴重違法地區進行后督察,完善后督察工作機制。
(中國日報記者 李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