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2月10日消息:明天出版的英文《中國日報》評論版頭條將刊登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王濼有關當前形勢下中非經貿關系的評論文章,全文如下:
中國與非洲雖然遠隔千山萬水,但中非人民的友好往來源遠流長,經貿關系也具有悠久的歷史。新中國成立和非洲國家獨立開創了中非經貿關系的新紀元,中國政府在“平等互利、講求實效、形式多樣、共同發展”四項原則的基礎上,積極推動同非洲國家的經濟合作,中非已逐步形成了“政治上增強互相信任,經濟上擴大互利共贏,文化上注重互相借鑒,安全上加強互相合作,國際上密切互相配合”的新型戰略伙伴關系。
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國積極同非洲國家開展經濟合作,向非洲國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幫助,非洲國家也給予中國諸多有力的支持。進入21世紀以來,特別是以中非合作論壇創立為標志,中非經貿關系進入了全面快速發展的新階段。2000年中非貿易超過100億美元,邁上了一個新臺階。2008年中非貿易歷史性地突破千億美元大關,達到1068億美元。中非貿易已連續8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長速度。對非貿易已成為金融危機背景下中國外貿增長的一個新亮點。在貿易規模迅速擴大的同時,中國對非洲的投資也穩步發展,截至2008年底,中國對非洲直接投資存量已超過50億美元。
2006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的召開,樹立了中非關系史上又一座里程碑。胡錦濤主席在會上宣布了加強中非務實合作的8項舉措,這是新時期加強中非合作的重大舉措。兩年多來,這些舉措得到了積極有效的貫徹落實。一是對非援助規模不斷擴大。2007年以來,中國與48個非洲國家簽署了雙邊援助協議,2009年對非援助規模將比2006年增加一倍。與22個非洲國家簽署了優惠貸款框架協議。二是中國計劃免除33個非洲國家截至2005年底到期的168筆債務,目前已與32個國家簽署了免債議定書,免除債務150筆。三是設立中非發展基金,首期10億美元。截至2008年底,基金已投資20個項目,投資額近4億美元,帶動中國企業對非投資20多億美元。在總結實際操作經驗的基礎上,基金總額將逐步擴大到50億美元。四是在非洲建立3—5個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的工作進展順利。贊比亞—中國經貿合作區、尼日利亞廣東經貿合作區、尼日利亞萊基自由貿易區、埃及蘇伊士經貿合作區、埃塞俄比亞東方工業園等都在建設中。五是對相關31個非洲國家最關心的農產品、石材、礦產品、皮革、紡織服裝、機電產品和木制家具等10多類商品免除進口關稅,截至2008年10月底,中國從非洲進口受惠商品累計6.8億美元。六是在人力資源開發、農業、醫療、社會發展和教育等領域的合作取得顯著成績。2007年至今,中國已累計為非洲49國培訓人員10916名。到2009年底,中國將向35個非洲國家派遣100名高級農業技術專家。中國計劃在非洲建立的14個農業技術示范中心,大部分已完成項目設計工作,將于2009年全部開工建設。中國擬為非洲援建的醫院,近一半已完成施工招標。中國援建的非盟會議中心已于2008年12月5日正式開工建設,計劃2011年竣工。通過兩年多的不懈努力,對非8項經貿舉措已在非洲深入人心,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贊比亞中國經貿合作區是中國在非洲設立的首個經貿合作區。合作區建設初具規模,已有10家企業落戶,協議投資額7億多美元,創造了3500多個就業崗位,還在贊比亞首都盧薩卡興建分區,計劃發展加工制造和商貿物流業。贊比亞總統高度評價贊-中經貿合作區和對非經貿8項舉措,認為這與坦贊鐵路一樣,是新時期中非友誼具有標志性意義的重大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