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新華網專稿:中國北方主產小麥的8個省區目前遇到了50年來的特大旱災,中國政府正在領導災區人民全力抗旱救災。旱災對中國的糧食生產必將產生不良影響,但是,從目前情況看,這一災害還不會對中國的糧食安全造成危害。

這是環縣甜水鎮甜水街村水溝沿村民小組農田里遭受旱災的麥苗(2月8日攝)。面對嚴重的旱情,甘肅省慶陽市環縣將抗旱生產作為頭等大事,動員各級干部和廣大群眾全力開展生產自救,力爭把災害損失降到最低。環縣是甘肅的貧困縣,據當地政府介紹,目前全縣有30萬畝冬小麥、2萬畝冬油菜受旱,5.26萬人、20萬頭(只)牲畜缺水。新華社記者韓傳號攝
嚴重旱情“歷史罕見”
英國《衛報》4日報道,中國政府高官警告說,作為中國糧食主產區的北方地區旱情嚴重,全國已有近43%的冬小麥產區受到影響。
據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說,去年10月份以來的干旱少雨已影響到6個主要產糧省的930萬公頃土地;上周還警告說,有370萬人、185萬頭大牲畜飲水吃緊。
環保人士警告說,降水量少加劇了干旱地區長期存在的問題。農業和工業的密集化、人口增長和城市化加劇使這些地區的用水需求猛增。
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編著《中國水危機》一書的馬軍說,連續100多天無雨的情況幾十年一遇。

2月7日,陜西省渭南市蒲城縣水利部門工作人員在坡頭鎮橋陵村查看因旱干黃的麥苗。陜西省政府最新統計表明,截至2月6日,陜西省約2000萬畝農作物中,受旱面積已接近六成,19.17萬農村人口和12.42萬頭大牲畜出現臨時飲水困難。全省已累計投入1.6億元抗旱減災,抗旱灌溉面積達到906萬畝次,同時緊急為6.92萬人臨時送水解困。新華社記者陳鋼攝
據德國《商報》5日報道,由于中北部地區的嚴重干旱,中國政府啟動了應急響應。受災地區自去年11月開始就沒有過降雪或降雨,專家擔心出現嚴重的農作物減產。
干旱威脅到中國8個省區的越冬作物,近一半冬小麥產區受到影響。大約400萬人缺水,約有185萬頭牲畜飲水吃緊。旱情近期可能得不到緩解。
河南、安徽、山西和陜西已經啟動抗旱應急響應。旱情也波及到山東、河北、甘肅、江蘇等地。很多地方的降水量比往年減少70%。
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4日報道,中國的麥農正在遭受干旱的折磨。
澳大利亞水文學家雷·埃文斯在為世界銀行撰寫的一份研究報告中估計,按照目前的用水速度,華北平原的地下水至多只能維持20年到40年。

2月8日,環縣甜水鎮一位農民在鎮上的機井邊抽取生活用水。面對嚴重的旱情,甘肅省慶陽市環縣將抗旱生產作為頭等大事,動員各級干部和廣大群眾全力開展生產自救,力爭把災害損失降到最低。環縣是甘肅的貧困縣,據當地政府介紹,目前全縣有30萬畝冬小麥、2萬畝冬油菜受旱,5.26萬人、20萬頭(只)牲畜缺水。新華社記者韓傳號攝
編輯:段若蘭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