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在過去3個月時間里,一場50年一遇的特大旱災持續襲擊了中國中部和北部,持續時間之長、受旱范圍之廣、程度之重為歷史罕見。2月5日,中國啟動I級抗旱應急響應,是新中國成立近60年的第一次。中國氣象局高度重視抗旱氣象服務,欲以超常規手段來應對旱情。2月17日,中國日報特邀中國氣象局官員,就讀者和網民關心的問題進行視頻專訪。以下是訪談實錄:
【主持人】現在有輿論質疑,今年從干旱、嚴重干旱到現在的歷史罕見的嚴重干旱,歷時近4個月,為什么有關部門沒有能夠提前預測?請問這是氣象預報的滯后還是氣象信息發布的滯后?翟司長請給大家解釋一下。
【翟盤茂】應該說發生在冬季持續的干旱,在整個冬天里面干旱的形成是缺少了幾場最關鍵的降水,總的降水量并不是缺少得非常多,但是幾場關鍵的降水沒有,所以持續的時間就很長,因此從氣象條件來看是一個非常極端的現象。氣象部門,有短期的氣侯預測,能夠對月、季的降水多少,對溫度的高低有預報。來之前我也查了一下我們的預報結果,基本上把北方降水偏少的情況做了預報,但是氣侯預測還是具有相當大的不確定性,那么嚴重的干旱,在10月份以前還是很難預報得非常準確的。
我們對干旱的服務采取了一種滾動、監測預報服務的流程。我翻了一下新聞發言,12月1號發布11月份情況的時候,就提出了在我國北方河南、黃淮流域出現了干旱;12月30號也提到了干旱的持續,一直到春節以前1月23號再次提到了干旱的持續,但是干旱的嚴峻性越來越大。我們提前進行的預報,對氣象工作來說仍然是一個嚴峻的挑戰。雖然這樣,我們還是采取滾動監測預報的預測,通過新聞媒體發送一些信息。但是可能這種階段性的情況沒有想得那么嚴重,沒有引起非常廣泛的關注。
【主持人】我們知道奧運期間氣象部門對部分賽事的氣象預報精確到了分鐘級,甚至能預測到比賽場館上空“一片云的含水量”,所以大家才會有這樣的疑問。既然能預測到“一片云的含水量”,為什么預測不到百日大旱?
【翟盤茂】首先我糾正一下,對氣象預報來說有兩個是非常難的,一個是定點、定時;一個是精細化的預報。但是我們在氣象預報中努力地改進,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但是說到每“一片云”的預報還是很難,應該說現在沒有這個能力,我們現在有定時監測“一片云”的能力。氣侯預報有更大的難度,我們李主任可以具體談一下。
【李維京】實際上影響氣候異常的因素很多。另外一個是氣侯預測時間比較長,不像我們預測一個月、一個季度,甚至一個年。如果時間很長,不確定性就非常之大,影響的因素也非常復雜,所以這個給我們帶來了非常大的困難。但是我們對這一次的干旱事先還是注意到了它的發展趨勢。當中國氣象局注意到了它的發展趨勢以后,我們不斷地滾動監測、滾動修訂我們的預測結果,做好多方面的服務,對政府、公眾做好服務。所以這一點是我們這一次在干旱預測監測過程中體會比較深的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