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在過去3個月時間里,一場50年一遇的特大旱災持續襲擊了中國中部和北部,持續時間之長、受旱范圍之廣、程度之重為歷史罕見。2月5日,中國啟動I級抗旱應急響應,是新中國成立近60年的第一次。中國氣象局高度重視抗旱氣象服務,欲以超常規手段來應對旱情。2月17日,中國日報特邀中國氣象局官員,就讀者和網民關心的問題進行視頻專訪。以下是訪談實錄:
【主持人】我想問一下判斷干旱的程度主要是測量土壤水平,我國在測量土壤方面的水平如何?
【翟盤茂】應該說氣象部門對于土壤墑情的預測我們有服務的網絡,但是面對這樣的干旱需求,我們覺得還是有很多方面需要改進。一個是現在我們觀測的點和觀測的站太少了。以前主要是密布在北方地區,南方地區就相對少一些。第二個是我們的手段還是比較陳舊的,主要是手工的方法,我們把土塊挖出來再烘干,這樣要花掉幾天的時間,不能馬上就知道。所以現在能不能研發出來一種自動的,隨時可以觀測土壤的手段,對我們來說是一個迫在眉睫的事情。
【主持人】今年是我國建國60周年,請問二位,中國氣象局在迎接國慶60周年大慶的氣象服務方面有什么做法?
【翟盤茂】我們已經在考慮怎么做好這方面的服務了。我們希望能夠借鑒去年奧運氣象服務的成功經驗。首先組織制作好國慶60周年大慶氣象服務的方案,我們要圍繞需求加強整個國慶慶祝期間天氣的監測、預報,尤其是對災害性天氣要能及時發布一些預警,為我們的領導和政府,包括我們的廣大老百姓做好服務。再一個是積極做好人工影響天氣方面的準備。要加強和軍隊等一些部門的密切配合,全力做好有關方面的服務。
【主持人】本次訪談我們也收到了中國日報手機報用戶的關注,在此我們共征集到手機報提供的問題上千余條,其中我們選取了部分的問題請二位嘉賓解答一下。
【手機尾號8367】難得一見的旱災是否與去年奧運期間為了控制降雨所做的一些措施有關?
【翟盤茂】人工影響天氣是對局部的短期的情況起到影響,所以奧運期間做的人工影響天氣不可能持續到現在的干旱情況。
【手機尾號7462】李主任,去年我國南方遭遇到50年不遇的雨雪冰凍災害,今年我國北方又遭遇到30年中嚴重的旱情,請問二者之間有沒有直接的聯系?
【李維京】沒有必然的聯系。但是應該說從極端氣侯角度來講,天氣變暖的事件在增加,但是實際上從低溫和干旱這兩個事件來講,去年的低溫冰雪災害和今年的旱情沒有必然聯系。
【手機尾號0412】網上有傳言說北方大旱的年份,南方很可能會有澇情發生,請問這種觀點是否正確?有沒有科學依據?
【李維京】我可以明確地講,這個沒有科學依據。因為我們國家的的旱澇影響的情況少。過去歷史上沒有這樣必然的聯系。同期可能會有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