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英文《中國日報》3月4日報道:26歲的北京姑娘馬曉是德國墨尼黑科技大學的一名留學生,她很激動的等待周四與她心目中的“大人物們”——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的人大代表——在網絡聊天室在線對話。
“遠在和祖國有七小時時差的德國,我沒想到自己我還可以參加這個中國最有影響力的政治活動,這種感覺幾乎就如同面對面的交流,” 馬曉昨日在接受《中國日報》采訪時說。
“我在德國的中國導師也十分關注兩會,他最近常和我說他最關心醫改方案在兩會的討論,因為他遠在大慶的父母都還沒有享受醫保,”她說。
為方便廣大網民參與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重要議題的討論,大會新聞中心將利用晚上代表休息的時間,組織若干場網上在線交流活動。屆時,部分全國人大代表將應邀走進新聞中心網絡訪談室,就當天會議審議的主要議題與廣大網民進行在線交流。
人民網、新華網、中國網、央視網、中國廣播網、國際在線、中國人大網、法制網、中國經濟網、中國新聞網等10家網站將對每場交流活動進行文字和視頻直播。網民可通過上述網站的“代表在線”專欄提出問題、參與討論。
根據人民網要聞部副主任劉鋒介紹,第一場交流將在周四晚上開始,屆時部分擔任省區市發改委主任的全國人大代表將結合聽取和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在聊天室與網民就“中國如何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挑戰”這一話題展開交流。
“中國有三億網民,他們的聲音在社會生活中有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力。這種請人大代表與網民在兩會期間直接網上對話的形式可以很好的幫助人大代表了解熱點,對議案做出調整,”他說。
“另外,這種幾乎面對面的交流機會十分難得,體現了政府的溝通誠意,拉近了網民與政府間的感情……這一新的形式見證了中國民主政治的穩步邁進。在普通公民與最高國家權力機關之間,在公眾與政府之間,搭起溝通和互動的新橋梁,成為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的新通道。”
“網民的意見反映了對政府解決問題的信賴,但是如果網民的聲音不能得到及時回饋或者正確引導,一些被長期忽視的網民可能會變得憤怒,”anti-cnn.com的創始人饒謹昨天對《中國日報》記者說。
“中國網民實行公開的輿論監督、幫助揭露事實真相的實例已經在網上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了,這其中就包括‘周老虎’事件,還有最近的‘躲貓貓’事件,”他說。
“我在北京的時候倒沒特別關注兩會和政治熱點,但是趕上全球金融危機,我也想在聊天室里與人大代表交流一下如何應對金融危機和吸引留學人才回國就業的話題,”在紐約學習MBA的28歲的楊杰昨日在接受采訪時說。
“我的一些中國同窗來自農村,靠申請獎學金來美國讀書,他們更關注一些農民工就業和權益保障問題,”他說。
根據人大新聞中心通知,之后的交流活動的主要內容包括:部分擔任省級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的全國人大代表,結合聽取和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與網民交流如何加強人大立法和監督工作;部分基層全國人大代表如工人代表、農民代表、勞動模范代表,結合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與網民交流如何履行代表職責、充分發揮代表作用;部分從事法律工作的全國人大代表,結合審議“兩高”工作報告,與網民交流如何進一步推進司法公正問題。
每場交流活動前一天,新聞中心將發布交流主題預告,歡迎廣大網民參與交流和討論。(《中國日報》記者陳佳 編輯 張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