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英文《中國日報》3月30日發表降邊嘉措專訪系列報道文章,本文為系列報道之《格薩爾王萬歲》,全文編譯如下:
降邊嘉措的寓所位于北京北部,客廳里,一幅巨大的掛毯描繪了宏偉的布達拉宮。它對面的墻上,掛著一張格薩爾王的畫像。格薩爾王是藏族人民最熱愛的神話英雄,有關他的故事已傳唱千年。
作為我國第一位藏族副研究員,降邊1981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開始研究史詩《格薩爾王傳》。之前他作為高級翻譯見證了25年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并向藏族同胞們介紹了毛主席和馬克思等人的經典著作。30年后,降邊已成為《格薩爾王傳》的重要專家。他作為《格薩爾王》研究的學科牽頭人,率領他的團隊取得了巨大成就,并在學術領域為祖國贏得了國際聲譽。
降邊離開翻譯領域時,曾希望能夠在研究當代文學的同時寫小說——經過20年的耽擱,他的小說《格桑梅朵》剛剛得以出版。而當他接到搜集、研究《格薩爾王傳》的新任務時,他并沒有太驚訝。他就是聽著這些充滿奇妙的比喻和幻想的傳說長大的。在他的故鄉巴塘,老人們都說,當年格薩爾王經過這里去降魔時,曾經投擲過一塊巨石來測試他的力量,他留下了一雙又大又深的腳印。當地人都相信,是格薩爾王為他們帶來了連年的好收成。
這幅畫像是格薩爾王的故鄉——四川甘孜州德格縣——德格印經院送給降邊的禮物。它是從一塊有著200多年歷史的木刻上拓下來的,降邊說,這是現存最古老的格薩爾王木刻之一。
退休五年來,降邊先生仍在編纂一套40卷的《格薩爾王傳》藏文精選本。到2011年全部出版時,降邊希望有更多人能夠了解到這部史詩中動人的故事。作為世界上最長的史詩,《格薩爾王傳》是藏族文學桂冠上一顆最耀眼的明珠。
《格薩爾王傳》由三個部分組成:英雄的誕生;格薩爾王降伏妖魔的戰爭;以及格薩爾王返回天界。史詩把格薩爾王描繪成神、龍、念(厲神)三者合一的英雄,他帶領英勇的部下降魔伏怪,造福百姓。格薩爾王的故事早在6世紀之前就已出現,當時奴隸制正在西藏成形。史詩的結構在13世紀前成形,那時主要是藏傳佛教寧瑪派的僧人收集和傳播手抄本。西方學者在18世紀發現了《格薩爾王傳》,格薩爾學在上世紀60年代蓬勃發展。
中國政府1958年頒布了有關保護《格薩爾王傳》的第一個文件。數百位中國學者已投身《格薩爾王傳》的研究。過去30年來,《格薩爾王傳》的研究一直作為中國一個重點學術項目獲得國家資助。“這樣的研究在西藏文化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即使在中國多民族的文化歷史上也是少有的,”降邊不無自豪地說。
降邊走遍了藏區,訪問了眾多《格薩爾王傳》說唱藝人,1986年,發表了我國研究《格薩爾》的第一部專著——《〈格薩爾〉初探》,從此結束了中國沒有研究史詩專著的歷史,在中國學術界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中國學者已從超過150位說唱藝人那里收集了120多卷《格薩爾王傳》的故事,達到100多萬詩行、2000多萬字。這遠遠超過了希臘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修記》,以及印度史詩《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的總和。“國外學術界一直有個誤解,認為藏族文化就是宗教文化,中國沒有史詩。我們的《格薩爾王傳》研究改變了這種局面,”降邊說。
降邊曾多次到國外講學,他努力贏得國際社會對中國《格薩爾王傳》研究的承認。2001年10月,他的夢想部分實現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格薩爾王傳》誕生千周年活動作為在2002年-2003年的參與項目。
降邊說,目前已出版400多萬冊藏文本《格薩爾王傳》。“藏族人口有500多萬,這就是說,我們已為每一位成年的藏族人出版了一本《格薩爾王傳》。這是1949年以來,在藏族文化方面中國出版得最多的一本書,”降邊說。
(《中國日報》記者劉浚 編輯 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