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陜西省統計局18日發布全省國民經濟運行情況,一季度,陜西省GDP同比增長10.2%,高于全國6.1%的平均水平。
陜西省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張曉光在全省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上說,據初步核算,全省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1417.62億元,同比增長10.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1.79億元,增長4.2%;第二產業748.29億元,增長6.6%;第三產業597.54億元,增長15.3%。
張曉光說,10.2%的增速與陜西省委省政府采取的一系列保增長措施,特別是工業保增長措施有著緊密關系。從三大產業看,第三產業對GDP貢獻最大,占GDP的42.2%,是近幾年增速較高的一年。
在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中,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效果最為直接。一季度,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04.61億元,同比增長50.6%,是2004年以來增速最快的一個季度。這充分表明陜西省對中央擴大內需投資政策落實較好,地方項目帶動戰略實施效果突出。
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最穩定、最持久的動力。一季度,陜西省消費品市場穩定增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51.10億元,同比增長18.3%。城市零售額446.18億元,增長18.7%;農村零售額204.92億元,增長17.3%。
其中,汽車產量和銷量在一季度都大幅增長。一季度,陜西省汽車產量為8.23萬輛,增長69.8%,汽車銷量為4.4096萬輛,增長53.6%。這表明國家為購買小排量汽車進行補貼的政策對刺激消費、拉動經濟的作用已逐步見效。
在經濟增長的同時,陜西省財政收入也穩定增長。一季度,全省財政總收入282.68億元,同比增長11.1%。財政支出254.5億元,增長50.5%。
張曉光表示,對于我國目前經濟形勢究竟是V形、L形、W形,還是U形,外界觀點不盡一致,“但是對于陜西而言,從10.2%的增長和各項數據看,我們的判斷是,陜西經濟已經觸底回升!”
張曉光解釋,這種判斷主要基于四個方面:一季度,陜西省工業增速止跌回升,部分行業出現了積極變化,回升的勢頭較大。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呈多年來罕見的負增長,2月份,轉降為升,增長7.7%,3月份出現明顯回升,增長13.8%,呈現逐月回升的態勢。
從一季度陜西省工業主要產品產量看,59種統計的主要產品中36種同比增長都是增加的。原煤5082.87萬噸,由前兩個月的同比下降10.5%%轉為增長11.4%;發電量216.77億千瓦時,由持平轉為增長7%。其中,代表陜西省工業主導生產的原油產量617.56萬噸,同比增長6.1%;天然氣50.28億立方米,增長41.1%,生鐵101.83萬噸,增長39.4%;粗鋼98.8萬噸,增長11.4%。
運輸量和用電量被看作是判斷國民經濟走勢的先行指標。3月份,公路上跑的車輛明顯比前兩個月多,特別是貨車數量明顯增加。一季度,全省運力和用電量均有上漲。公路運輸周轉量112.31億噸公里,同比增長31.2%。三月份,企業用電量38.8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6%。運力和用電量兩個指標的大幅上升,也預示著經濟正逐步回暖。特別表現在交通運輸業。
居民消費持續增長也是經濟回暖的一個重要標志。一季度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長速度是18.3%,這個速度位居全國前列。這個速度表明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擴大內需的政策效應正在顯現。
編輯:段若蘭 來源:中國日報陜西記者站(記者 馬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