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線 > 海外看中國
![]() |
"中國,為了生命救災"—中國在菲律賓舉行抗災救災圖片展 2009-05-07 09:40
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在菲律賓克拉克機場一個展示廳里,五六名身著淺藍色制服的菲律賓女兵站在一幅圖片前凝視良久。這是一幅在中國家喻戶曉的照片—一位"警察媽媽"在災民庇護所為一名地震災區孤兒哺乳。在讀懂照片背后的故事后,這些年輕的女兵們眼里泛起了淚花。 5月6日,作為"東盟地區論壇"首屆救災展示活動的一部分,中國國防部和外交部在菲北部的克拉克機場舉辦了這次以"中國,為了生命救災"為主題的抗災救災圖片展。圖片展分為災難篇、行動篇、合作篇和能力篇四個部分,全面介紹了中國遭受自然災害的特點、中國政府和人民的救災理念、主要救災行動以及開展國際救災合作和救災能力建設等方面的情況。 菲律賓國防部長特奧多羅在看完圖片展后表示,菲方將永遠珍視中菲兩國政府和人民在共同應對自然災害方面所進行的合作,雙方的共同努力無疑有助于減輕自然災害給災區人民所造成的痛苦。 在觀看圖片展的人群中,有一張熟悉的面孔,他就是曾經參加過四川地震救援工作的日本國際緊急援助隊隊長小泉崇。小泉說,在四川地震災區,中國人民萬眾一心共同救災的情形讓人印象非常深刻,他希望能夠看到當地人民早日恢復以往平靜的生活。 負責組織本次圖片展的中國國防部趙寶大校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大多數自然災害因其不可預測性而往往難以避免,不過關鍵的問題是,在面對災難時,各國政府和人民采取什么樣的姿態加以應對。他說,2008年四川大地震發生時,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和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分別趕赴災區,現場指揮救災工作。胡錦濤主席"當務之急仍然是救人,只要有一線希望,我們都要千方百計地搶救"和溫家寶總理的講話,代表了中國政府和人民以人為本的救災理念。 據統計,四川地震發生后,參加救援的人員多達243200人,出動飛機7300架次,從廢墟中救出的群眾多達84017人,解救被困群眾逾149萬人,救治傷病員430多萬人,緊急轉移安置群眾151萬人。菲律賓空軍中士內爾說,通過觀看這次圖片展,他看到了中國人民在災難面前表現出來的眾志成城、頑強抗爭的團結精神和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人道主義精神。 數據顯示,中國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有70%的城市和50%的人口處于易受災害影響的地區。自然災害類型多樣,其中包括洪澇災害、冰雪災害、森林火災、地質災害以及旱災等。各種災害發生頻繁,僅2006年一年,就發生地質災害102804次,其中里氏5.0級以上地震9次,森林火災8170次。頻繁發生的各類自然災害給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巨大損失。僅在2008年四川地震中,遇難人數就達到69227人,受傷374643人,直接經濟損失達8523.09億元。 趙寶大校表示,自然災害是亞洲地區各個國家面臨的共同問題,開展救災合作是亞太地區乃至整個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他說,中國在遭受災難時,曾得到過許多國家、地區政府和人民的援助,特別是四川地震發生后,國際社會向災區提供了大量救災物品和資金,一些國家還派出救援隊、醫療隊參加救災救援。中國政府和人民對其他各國人民遭受的災害也是感同身受,積極提供援助。他說,僅自2002年以來,中國就先后向阿富汗、摩洛哥、朝鮮、印度尼西亞、泰國、菲律賓和緬甸等十多個國家提供過救災援助。 東盟地區論壇成立于1994年,是當前亞太地區最重要的多邊政治安全對話渠道之一。現有東盟、歐盟、中國、日本、韓國、加拿大等27個成員,中國是東盟地區論壇的牽頭方之一。 編輯:關曉萌 來源:新華社(記者劉華)
|